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论文降重
|
职称论文发表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论文资料
|
论文开题报告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小学教育开题
对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思考
对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思考
对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思考
引言。上个世纪80 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进程中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如何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使他们健康成长,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失家庭关爱和教育,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都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进一步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一、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由于经费不足,一些农村中小学的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仍然存在教室房屋年久失修、教学设施简陋不足等现象。农村中的大量优秀师资又因教育投资的不足等原因流向城镇,使学校原本落后的教学质量雪上加霜。如部分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硬件设施欠缺,心理辅导教师严重不足。如,部分农村寄宿制小学一方面留守儿童总量在增加,另一方面师资薄弱、基础设施薄弱的农村学校(包括寄宿制学校)还比较多,办学条件还不能满足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与情感的需求。部分区县的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心理咨询老师,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不能得到及时疏通等。
2.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存在形式主义, 部分留守儿童的生存生活状况未获根本改善。
相当多留守儿童除了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外,还要承担家务。个别政府工作人员与村干部对留守儿童流于形式的上报数据,没有真正关怀留守儿童。 有的学校老师没有与留守儿童建
立结对帮扶活动,而建立了结对帮扶的个别老师与村干部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帮助不够。
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留守儿童缺乏基本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亲子分离的状态。父母一方甚至双方的“缺位”,容易在留守儿童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使其形成一些性格障碍。有资料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存在性格孤僻、忧郁、自卑等心理问题,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命安全意识薄弱、学习困难与心理疾病等问题日益突出。在留守儿童中,一是生命安全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农村小学时常发生留守儿童溺水、中毒、受非法侵害和人身伤害等现象比较普遍。二是学习困难,厌学情绪较浓。三是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心理疾病较多。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了城市和乡村发展的极度不平衡,这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障碍,也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关键。
(二)现行户籍制度的羁绊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是一种二元分割结构,它是与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分割相适应的。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使人们由于出身的区域不同而导致了身份“天然”的差异,更使进城务工人员长久地被排斥在市民待遇之外,农民工要带子女跟随自己进城上学就不得不支付昂贵的借读费和赞助费等费用。
(三)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多种弊端
如,监护不力。隔代监护和上辈监护是目前农村家庭对留守儿童监护的两种类型。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留守儿童。这种监护方式多为溺爱的管教方式,对留守儿童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和放任,缺少与留守儿童精神上的沟通、道德上的约束和引导。监护人自身素质偏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部分为文盲或半文盲,文化素质低,不懂得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观念落后。新时期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尤其受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影响,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渐渐成为社会问题,广大农村学子靠读书跳“龙门”的传统观念被打破。农村中很多家长受“读书无用论”思想观念的影响,并不积极主动地送子女上学读书,甚至把教育当作一种负担等。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农村学校基础力量与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改善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与情感教育环境
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师资队伍与管理制度的建设十分重要。一是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寄宿制学校)整改力度与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办学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二是设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专项财政保障制度。加大农村寄宿学校教师补充力度,提高教师工作补贴。增加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师生比,特别要增加生活老师与心理辅导老师的数量,设立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量,尽量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补贴。三是督导学校建立健全寄宿学校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制度,增强教师安全防护、心理辅导、情感关爱、生活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教学能力与辅导水平。
加强互动,提高家校合作水平
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家长认识,充分利用春节、农忙等民工返流契机,组织好家长学校和网上家长学校,向家长倡导科学育人,鼓励家长与亲子互动,多打亲情电话,多写亲子书信。要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卡,通过打电话给外出的父母,写联系卡向监护人反馈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向家长反映,做到联动教育。要针对留守儿童成长变化,及时与其家长沟通联系,同家长一起制定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计划和方案,一起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引导和教育,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三)健全法规并督查法规政策落实,确保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做实做细
一是彻查法规政策落实情况。重点督查寄宿制学校的基础建设与教育管理情况;督查教育局与学校接纳外来学生入驻本地区就读的各项工作,减少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的政策限制;检查留守儿童家庭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缴纳与低保政策的落实情况。二是加强农村学校的监督检查。重点督查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三是检查乡镇基层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开展情况。 检查农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 ”、“留守儿童乐园”的建设、管理与运行情况。
(四)构建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网,运用大数据聚集更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
一是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网,动态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政府提供电子信息设备,督导各个留守儿童所在学校确保留守儿童日常详细档案信息入网。三是拍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记录宣传片播放与入网,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关爱行动。吸引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关注留守儿童,结成更多的留守儿童帮扶关系。
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和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期的产物,它不仅关系着整个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通过社会的关注和政策措施的实施,我们应该尽力避免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被家庭“边缘化”。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落实各相关政府部门应担负的责任,统一认识,积极配合,使农民工的后代能成为农村走出来的最有希望的一代。
对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思考
由
毕业论文网
(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齐心协力共建安全校园——对中小..
下一篇
:
试论中小学教师参与管理学校管理..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完善
农村
留守
儿童教育
管理
思考
2019-09-15 20:19:09【
返回顶部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