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极争取发行资源,建立符合机构投资者偏好的交易机制
首先,提高市场融资功能,增加债券存量。一方面需要争取国债在交易所市场的发行规模,另一方面,建议简化公司债券核准流程,扩大公司债发行主体,提高公司债发行效率。
其次,创新交易机制,多元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手段。机构投资者占比只是打破原有市场格局的必要条件之一,场外市场微观结构是形成新的市场均衡格局的重要因素。鉴于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在产品发行方面的分割,建议创新交易所在交易、结算方面的交易机制,建立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增强机构投资者交易的灵活性、自主性和安全性。
再次,扩大机构投资者群体,增强市场参与度。从国内外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个人投资者更偏好于波动性强的投资产品,而债券本身的固有特点降低了个人投资者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建设对于增强债券需求、降低债券发行成本、提高市场资金规模具有重要意义。
2.针对个人投资者投资偏好,建设结构化产品市场
结构化产品又称连结型产品或挂钩产品,基本上可以看作是由债券加上各类衍生产品构造而成。结构化产品在海外金融市场已经发展多年,种类繁多,最初由欧洲引入,迅速在全球发达市场发展起来,同时欧洲也是这类产品的主要市场,平均每年投资金额达1000亿欧元。
在我国的港台地区,结构化产品近几年的发展也异常红火。
随着国内储蓄的不断增长,我国居民理财需求日益强烈。虽然目前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均推出各式理财产品,但都存在流动性差、收益率低、投资渠道狭窄、缺少有效的定价和避险机制等问题。随着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融资融券制度的完善、证券公司投资领域的不断拓宽,其金融工程技术和风险管理手段等优势将逐渐体现出来,开展结构化产品创新的条件也日益成熟。结构化产品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使券商根据客户资源优势进行专项理财产品设计;另一方面,结构化产品的价格波动性高于基础债券产品,风险低于股票,为丰富交易所债券市场投资产品、提高个人投资者交易活跃性提供了契机。
三、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公司债券市场有一定的发展,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品种单一,按发行种类分类,我国只存在普通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债券;从利率品种上看,固定利率债券占绝大部分;在发行方式上,大部分公司债券采取的是协议定价、余额包销的承销定价方式,而较少采用国际上流行的公开簿记定价,反映出买方市场的特征。
(一)公司债券市场规模较小
我国公司债券融资比重较小,发行规模偏小。2012年底,我国债券融资规模为 61800亿元,占我国 GDP 比重的24%,而公司债券融资规模仅为2919(含短期融资券)亿元,占我国GDP比重的5.6%。在2010年和2011年公司债券市场融资的规模仍然保留在2500亿元到3000亿元,截止到2012年债券的发行规模虽然有所增加,但变化比率不大[7]。中国企业债市场的发展与美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债在现代企业融资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不仅导致了企业融资手段的单一,而且影响到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公司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当前,我国公司债券交易平台有两个,一个是银行间债券交易市场,一个是证券交易所债券交易市场。在我国公司债券只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流通转让,但是证交所的上市规定又非常严格,且限制条款很多,绝大多数公司债券无法流通和转让。同时这二个债券交易市场相互分割,不能够互通交易,造成公司债券的流通不畅。抑制了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使整个的公司债券市场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公司债券品种缺乏创新
这主要表现为金融产品多年一贯如一、期限和利率基本不变。公司债券发行利率仍受到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上限的限制。其结果,出现了我国企业融资的效率和社会资金配置的效率双重低下,公司债券一级市场不发达、二级市场落后,公司债券市场和我国的经济发展不相配,公司债券融资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条短腿,我国资本市场蕴藏巨大的金融风险等一系列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们必须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资本市场,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消除金融危机风险,因而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运行特点和发展规律,对我国公司债券融资制度进行创新,加快我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四)公司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不健全
我国债券信用评级机构为争取客户,缺乏对企业信用等级的科学和客观评价。一个成熟的公司债券市场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公司债券信用评级体系的规范性。而规范的公司债券信用评级体系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公正的信用评级中介机构,而在我国,这样的中介机构仍有待于进一步地发展与提高,对其监督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由于中介评级机构的不完善,使得许多评价报告成为“垃圾报告”,严重影响了我国企业债信用评级的可信度。信用评级体系和评级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促进我国公司债券市场良性发展的对策
针对我国的情况,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公司债券发行市场化进程
我国公司债券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规范的过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力的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但目前仍存在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只有按照市场化原则,才能真正发挥公司债券市场调节作用。
1.公司债券发行制度市场化
当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公司债券发行的监管部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另一个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两个部门对公司债券的发行规定没有统一,不利于公司债券的长远发展。经过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现在对公司债券发行制度的改革时机已成熟。据调查显示,82%的发债及拟发债主体、77%的潜在发债主体(上市公司)和76%的中介机构(券商)认为目前我国公司债券的发行审批制度不适应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要求[10]。究其原因,普遍认为主要是审批制度过严,导致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太小,直接影响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其次是严格的审批制度抑制了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在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及承受能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不利于投资者拓展投资渠道、规避投资风险。因此,完善发行制度的市场化是发展和完善公司债券市场的当务之急。
2.公司债券发行利率市场化
利率是债券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债券市场供求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为压低利率会减少储蓄,降低投资效率,只会加剧本国经济的分割程度,造成公司债券的发行风险。要发展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就需要理顺资金市场价格,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二)规范公司债券信用评级系统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4/6/6
中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