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基础上科学设置绩效评价机制,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激励的作用。A公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绩效评价机制进行了改革,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不足:
1.绩效评价指标单一化
目前,A公司的评估模式,是以绩效评价为主。但仍存在不足,主要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随意性大、不全面合理,效益指标、安全指标、质量指标的考核定性度大,缺乏创新指标和管理改进等内容;对二级单位设置的责任目标,实际上也就成为对各知识型员工的目标考核。
2.绩效考核缺乏深度
考核内容中,约束性的内容较多,例如在 2012 年的年终考核,考核的主要是遵纪守法、完成任务、安全文明、工作质量、产品质量、劳动纪律、现场管理等内容,同激励挂钩的不明显,绩效评估的影响力有限,并且考核也只是对上述指标判定合格或不合格,没有按五个等级量化打分,因而在导向上起到作用不明显。
3.考核方式不合理
(1)以产量为主线的考核,A公司的产量不在自己的权限范围,以国家计划为主,这样容易让大家都规避责任,没有责任的考核制度,就没有压力,使得A公司的整体绩效水平很难提高。
(2)专业线的考核,不同的专业线都有一套自己的考核办法,没有统一进行协调,并且也是半年进行一次考核,平常记录工作没有跟上,考核时部门领导参加,都有一份考核权,最后在评议时,往往充当好人,抱着谁也不得罪的态度,每个人都得高分。
(3)有些考核的利益只有少数二级部门拥有,部门之间的利益不相等,让一些部门觉得比重要部门矮了半截,同时没有设置相应的考核办法,让部门之间能公平的竞争,影响了部分二级单位的士气。
4.绩效管理欠公平
(1)目前,管理和技术人员在职务不变的情况下,由职称的级别来定待遇,岗位同价,没有适当的绩效管理进行区别,导致没有人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使重要岗位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
(2)在设定绩效系数,A公司将二级单位直接分为三等,一等是生产单位,二等是辅助单位,三等是管理单位,容易给评分者造成思维定势,在考核评分的时候,大家也不自觉的按照这个顺序排位,这样严重影响了绩效管理的客观性与公平性,严重的打击了A公司知识型员工的热情。
(二)培训激励和职业发展体系存在的问题
1.培训激励措施不完善
(1)对知识型员工培训的认识度不足。一个原因是,认为目前A公司的技术相对成熟,在全国同类企业中,铀纯化的技术名列前茅,在质量管理方面就能出效益,只要严抓管理就足够了,技术和管理创新的动力不足。第二个原因是,主要生产单位如纯化厂、计量检测中心等知识型员工都是过去的技术骨干和老员工出身,技术工艺和操作十分熟练,A公司认为没有必要花钱进行培训。
(2)知识型员工培训体系不完善。主要依靠老员工传帮带,内容也多是培训技术工艺,管理能力培训的较少,轮岗锻炼少,很多知识型员工在车间或部门工作了十年或更长,没有外部的培训计划。
(3)培训的时间和经费没有保证。据调查,A公司没有专门的培训基金和培训机构。虽然很多知识型员工在基层车间工作表现很优秀,但由于原来的国有企业制度和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培训激励的欠缺,使A公司知识型员工大都缺乏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担任管理职务后容易缺乏思维策略,看问题就不够全面。因此,知识型员工对A公司制定战略,缺乏深刻理解,在实施过程中力度和有效性不够,例如决策方案逐渐降低要求,不能有效监督下属及时完成必要的任务。在 2012 年,A公司处罚违纪、违规有10 人次,主要集中在安全文明和产品质量管理上,涉及 3 个部门。在 2010 年,A公司提出“以人为本、以核为纲”的经营理念,要求中层以上领导和技术骨干起带头表率作用,但有些人却管理方法简单,和员工的沟通不够。可以看出,A公司未来发展需要提升知识型员工的管理能力。
2.职业发展体系存在严重问题
A公司目前实行的职业发展体系,结合了企业和个人的发展需求,但是在通道的设计和级别晋升的评价标准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1)管理、技术员工晋升走的是同一个发展路线:技术员——班组长——工段长——业务主管——部门副职——部门正职——副厂长——厂长,发展通道过于单一,不能摆脱全体员工挤管理独木桥的缺陷。当技术人员成长为业务骨干的时候,就都转向做管理者。但是A公司管理岗位数量都是有限的,只有小部分人最终能成为管理者,大部分不能成为管理者的,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就会有限,工作失去激情和动力。
(2)A公司的评价标准目前为工作年限和考核分数,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上升的空间也随之增大,容易造成按资排辈;而以年度考核为晋级标准,也会存在问题:一是直接上级评价考核,由于任务分配的不均衡,并且考核分数也存在有主观性的可能;二是现任岗位绩效考核优秀,仅仅说明能胜任目前的工作,不能代表就适合从事更高一层的管理岗位。
(三)工作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A公司并未充分发挥工作激励的优势,满足知识型员工自我实现和尊重的需要,从而激发知识型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
(1)工作岗位安排,A公司人力资源部仅按照知识型员工的专业进行分配安排,并没有考虑到知识型员工的个人职业兴趣和职业规划,容易让知识型员工有抵触情绪。
(2)在工作任务的分配上,A公司的很多管理者没有全面考虑知识型员工个人工作能力的差异,工作能力低于工作任务的要求,会造成工作任务没法完成;工作能力高于工作任务的要求,会让知识型员工感到自己的潜能未得到发挥,从而对工作慢慢失去兴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4/7/7
论企业激励机制创新——以A公司知识型员工激励为例(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