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与时俱进的理念的问题
前几年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称我国民营企业是“兔子脑袋,恐龙身体”,则说明民营企业已经成长了,已进入“二次创业”阶段,市场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民营企业家的思维仍然原地踏步,用过时的思维方式去指挥现在的企业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参与竞争。面对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许多民营企业家不但没有逐渐采用更为先进有效的管理方式、组织形式、激励机制等,而且没有判定一个完善的企业发展战略,甚至缺乏战略意识。
然而市场经济是不等人的,它的快速发展,也要求民营企业也要快速发展,同时还要带来了市场环境的重大变化。但是有些民营企业家的思维仍然原地踏步,民营企业家的举措总是止步不前,用过时的思维方式去指挥现在的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竞争,这势必会导致企业的失败,面对快速的变化和竞争强烈的市场环境,许多民营企业家不但没有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组织形式、奖励机制等,甚至没有判定出一个完整的企业发展战略,最终导致了企业一步错,步步错的局面。
(三)民营企业家个人修养、技能与心理素质的问题
民营企业家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和管理培训,同时由于其作为企业家的成长早期对个人的品德修养要求并不高,所以目前在企业内部推进现代管理时普遍遭遇在企业建立个人权威所需的品德修养尚有欠缺,对系统的管理学、经济学知识了解不多,对管理技能掌握不够。全国工商联曾在国内21个城市的抽样调查显示,有70%左右的民营企业主竟然不懂财务报表,90%以上的民营企业主不懂英语和计算机。据近年我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调查结果表示,将近44%一50%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家队伍素质一般,而39%——48%的则认为企业家队伍的素质低下。新世纪的到来,知识成为决定企业成功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家要具备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能力,须具备丰富的知识。
另外随着竞争的加剧,民营企业家工作负荷越来越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民营企业家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一方面,民营企业家为了企业发展而殚耩竭虑,勇挑重担,常常忽视了自我身心的调理。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企业家要处理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关系,其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许多民营企业家感到不胜负荷,与工作压力有关的疾病特别是生理紊乱和心理失衡非常普遍。
(四)创造性、创新性的问题
我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成长过程,而是建立在其他类型的企业家(如国有企业的企业家)的衰退的背景下,是一种相对性的成长方式,具有不健全型和一定程度的畸形。民营企业的成长带有很强的机会色彩,靠一项优惠的政策或者打政策的“擦边球”和玩政策方面的“猫捉老鼠”游戏就能产生一个民营企业;在我国体制转换阶段,有些民营企业都是靠制假售价起家的,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法规还是政策都处于“默认”状态,于是不少民营企业家就将防伪制假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所以说从企业家的本质来看,民营企业家的诞生和成长并不都是依靠来自于企业家对市场的机会的发现以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在与市场的无数次反馈中形成的。(注4)
二、我国民营企业家素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家道德诚信问题的原因分析
1. 政治体制原因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家的素质不能得到提高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前提条件是建立企业家制度。从总体情况看,我国企业家制度建设同市场化改革进程并不适应。首先,我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与此同时,企业家制度的雏形还没有形成;其次,这些年,一些企业家、特别是创业型企业家由于道德缺失问题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能不说同企业家制度的缺失直接相关。我们在指出企业家个人因素的同时,更需要清楚地看到我国企业家制度建设滞后的客观现实。
2. 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使企业家的行为存在种种冲突
虽然中共十五大、十六大确立了管理、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重大原则,但由于没有形成相应的具体制度规定,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试验和探索还有可能由于触犯现有的制度和法律规定而受到惩罚。由此看来,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并着力建立企业家制度。在经济转轨时期,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使企业家的行为存在种种冲突,也就是说,企业家的行为既有规则的一面,也有不规则的一面。著名转轨经济学家、波兰前第一副总理科勒德克教授曾经指出:“如果企业家精神主要是面向资本形成、投资、扩大出口、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以及公平竞争的,那么增长集团可能是强有力的。但是,如果企业家精神的指导思想是对现有资本进行再分配、收购与兼并、逃税和避税、对劳动力的剥削以及不公平竞争,那么这就是一种‘资本主义的民粹主义’,并且社会中有影响力的集团会倾向于‘反经济增’长。因此,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加快建立企业家制度,是弘扬企业家精神、规范企业家行为的客观要求。(注5)
(二)我国民营企业家在与时俱进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1.计划经济发展背景导致我国民营企业家存在惰性
我国经济起步晚,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完善,市场经济道德观没有形成,企业家道德观也相对比较滞后,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都是作为政府的附属机构存在,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听命于政府,那时的厂长、经理等企业领导人还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他们只是一味的听从政府的安排,对道德素质完全没有意识,政府也只是顾着发号施令,只注重企业获得了多少利润,注重企业获得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及企业领导人的道德素质置若罔闻。。
2.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道德的建设
现在,企业逐渐脱离了政府的管束,成为了独立的经济实体,过去的厂长、经理也逐渐演变成了现在以经营、管理企业为主要任务的企业家群体,但是他们仍然遵循过去的做法,只是注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被推向了市场,不再受政府管制,企业家就要根据这一变化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把消费者的利益、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注6)
(三)民营企业家个人修养、技能与心理素质方面存的问题分析
1.民营企业家的素质教育没有跟上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今天的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趋于规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除少数民营高科技企业外,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发展都走入低谷。民营企业发展步履趋于缓慢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家族式企业的经营理念以及哥们、兄弟的封闭式管理是一个重要原因。“家族化”管理实质上就是一种亲缘管理。据调查,目前,全国实行“家族式”企业管理的民营企业约占民营企业总数的70%;在这种企业里,近40%的管理人员是家族或男家族成员。企业的经营管理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前途。落后的,不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必然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反之,先进的、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管理模式则会促进和加快企业的发展。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变革是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但制度创新是以观念更新为前提的。对于民营企业家来说,只有不断摆脱狭隘的经营理念,才能促进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而我们的民营企业家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对企业家问题的研究(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