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保险业发展缺少一支专业人才支撑。
保险业是人力资源密集类行业,人才是影响保险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各保险公司人才培训机制落后,自身的人才“造血”功能不强,同行业人员恶性“挖角”和跨行业的人员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使原本已捉襟见肘的人才队伍更是雪上加霜。专业人才队伍的不足制约了行业发展后劲的增强。
以上这些不利因素说明了,目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不相适应。假如不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保险业就难以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担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
三、充分发挥我国保险业各项功能的建议
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机制保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保险实践证明,如果过多依赖以政府为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难以大幅提高全社会的保障水平,同时,单纯依靠政府的“大包大揽”的保障渠道,也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保障需求,还会造成对政府的过度依赖。运用商业保险机制参与社会保障,可以有效克服社会保障引起的“懒惰”和“依赖”心理,协调社会各方利益,从而减轻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
(一)加强保险宣传力度。
对保险知识和风险意识的宣传教育重视程度、保险教育普及程度,全社会运用保险机制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意识,是保险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随着保险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广大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和对保险业的认知程度虽然在不断提高,但熟悉有一个过程,因而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宣传保险的功能,持续提升保险业的社会影响力,让人们逐步接受它,并且自愿地为自己的未来买保险。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包括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多年实践表明,单靠行政执法与行业自律,没有有力的舆论监督和群众的实际参与,就无法形成有效的监管。希望强化媒体舆论监督的同时,也希望群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对保险经营者的监督,从而促进当地保险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决心。
保险是特殊无形的商品。它是一纸承诺,一个对未来的承诺。就拿群众投诉较为突出的银保产品来说吧,如果消费者具备了必要的保险知识,那就可以大大减少“被误导”的概率。其实,我们只要冷静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银行代售保险产品与代售基金产品,就其代售目的而论,并无本质的区别,都是利用渠道优势开展金融业务。那为什么银行代售基金产品就没有问题,代售保险产品倒成了问题呢?难道保险产品真的存在质量问题吗?这也不是。因为保险产品,都是经过保险监管机关审批核准的。剩下就只有一个问题:因为保险是一种特殊的无形商品。它既不同于食品、药品、用品那样的有形商品,也不同于储蓄、基金、股票、期货那样的无形金融产品。误导与被误导,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销售人员的误导,被误导的结果自然不会发生;如果被误导者本领强了,被误导的结果也不能发生。
(二)重塑保险业的社会信用。
社会信用是保险业的生命线。发挥保险业的各项功能,必须保证保险业具有良好的社会信用。为此,要加强舆论宣传,积极倡导诚信经营的理念,通过引导保险公司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以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要加强保险监管,真正维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保险市场秩序,保证整个保险业的偿付能力,与银行业、证券业一起共同维护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正确把握和扩大保险业产品服务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努力提高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缩小保险业与金融业其它行业的差距,在总体把握“度”的前提下,扩大我国保险职能与功能,实现保险作用的广度与深度。一是以市场为先,运用市场机制,细分市场,加大保险产品开发力度。满足市场需求,充分考虑每个消费者因其居住地区、经济状况、生活习惯、购买保险的动机和方式等不同情况对保险需求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设计、开发具有个性化的保险商品,精选、改造、整合保险产品,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优、人优我精的保险产品大超市。二是要以客户为上,创新服务方式 。保险行业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保险服务体现了企业文化的深厚积累。保险公司必须始终以客户为上,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将服务意识贯穿到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跳出传统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坚持诚信经营,在服务方式上不断加以优化和创新。要做好差异化服务,在有限的资源下,区分不同的客户给予不同的服务投入。要做好个性化服务,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特殊需求创新服务方式,实现服务的个性化与人性化。要做好增值服务。时刻从客户利益出发,处处为客户着想。当客户遭受意外事故遇到困难时,及时为客户提供与保险相关的紧急救援和延伸服务。
(四)保险业要树立全新的发展观。
一是既要看到当前保险业发展的有利时机,提高对加快发展必然性的熟悉,又要看到我国保险业存在的巨大差距,增强对加快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熟悉;二是当前我国保险业发展初级阶段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要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一切问题都应围绕发展主题来考虑和解决,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应果断改变;三是发展的概念不仅是指业务规模的扩大,更重要的是结构的优化、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只有结构优化了,质量和效益提高了,保险业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才有后劲,才是健康的发展;四是我国保险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决定了发挥保险业的各项功能必须循序渐进,既要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不断探索,稳步推进,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
(五)积极为加快保险业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一是保险经营者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密切关注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大力开发新产品,尤其注重开发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具有广泛社会需求的保险产品,同时努力创新服务方式,丰富保险服务的内涵,将服务渗透到保险消费的各个环节。二是保险消费者要不断增强保险意识和维权意识,善于利用保险作为转移自身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三是保险监管者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转变监管方式,提高监管透明度,积极推进各项市场取向改革,减少对保险经营的不必要干预,同时加大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积极探索保险资金运作机制和治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并支持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保险资产治理公司,不断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收益率;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完善保险市场供给主体;逐渐转变监管的重点,实行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切实防范和化解保险经营风险;金融业内部要加强协调和沟通,做到三者之间既合理分工、又密切合作,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共同防范金融风险。四是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保险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认真研究制定保险业发展规划,赋予税收优惠政策,以支持保险业的长远发展,如个人购买长期商业养老保险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免征营业税政策、对强制性和政策性保险的减免税收政策,等等。
(六)优化人才配置,建设人才队伍。
保险业的发展要有所突破并得以持续,有赖于优秀人才的参与和利用。尽快提高我国保险行业的人员素质,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要主动利用市场机制,面向企业内、外两个市场,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一是提高对培训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从业人员再教育工作的力度。二是采取国内和国际相结合,长期和短期相结合,脱产学习和业余学习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教育方式,使更多的在职人员能够进修学习。三是多方位的引进高层次的业务人员,不断充实新鲜“血液”,循序渐进,打造富有开拓敬业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总之,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保险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与矛盾。加快保险业得改革发展,充分发挥保险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既要保险业自身的不断努力,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因此我们更需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高度重视保险业的改革发展工作,立足自身职责,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切实从政策上、制度上、具体措施上给予大力支持,以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金学星,纪宝林. 巨灾风险及巨灾损失补偿的金融功能观分析[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09, v.23;No.122(01): 5-8.
[2] 邱波. 保险金融化现象浅析[J]. 保险研究. 2008, No.237(01): 25-29.
[3] 白钦先,陈阳,彭智. 农村社会保障金融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金融功能视角[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7, No.110(06): 11-18.
[4] 张向东. 借助政府职能加强社会保险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功能[J].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0, No.258(07): 43-45.
[5] 梁鑫. 论再保险的功能及我国再保险业的发展[J]. 经营管理者. 2010(11): 42.
[6] 祝阅武. 发挥保险功能 促经济社会发展——访辽宁省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广增[J]. 经济. 2010, No.137(05): 100-101.
我国保险业功能发挥现状问题及对策(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