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启示
国家电网公司着眼于未来战略发展,以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为支撑,以企业价值链业务的整体组织变革为核心,以制度、标准、文化等配套支撑体系建设为基础,率先走出了一条既符合企业管理基本规律要求又高度契合国情企情需要的中央企业集团管理创新之路,为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提升和做强做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随着我国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在资源禀赋与消费需求呈逆向分布的现实国情下,亟需转变传统就地平衡的电力发展方式,增强能源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
集团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监督制约机制,以保证财务控制体系的完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各种财务控制方式可能都会流于形式。强调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性审计与监督,而且更重要的是对集团规章制度和重大经营决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性审计和监督,把监督关口前移,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管理审计中去,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保证集团成员公司各项经营活动都在严格的程序下进行。
四、提高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化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想要缩短我国零售业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单纯地依靠封闭起来自我发展是不可能的。想要实现我国商业和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不断扩大零售业对外开放是一个必然选择。当然,因为我国零售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因此坚持零售业对外开放的原则并不意味着全面放开或放弃管理,为了减少零售业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冲击,加强应对,趋利避害,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完善企业集团领导制度
提高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化国际竞争力,必须不断完善企业集团领导制度。许多人都在谈“人才不是挖来的,而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尽管企业培养人才有着重要性,然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针对生死存亡的中国零售业根本不可能完全靠自己培养来解决人才危机。在入世后零售业面对列强的生死之战中,人才的危机是最大的危机。人力资源是制约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中国零售企业长期以来缺少吸引、培育和激励高层次零售人才的机制,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企业内部掌握现代零售知识的高级人才比较匮乏,在参与国际化竞争时处于明显的劣势。中国零售企业必须建立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由过去单纯管理人的观念转变到如何激发人的积极性的思路上来。利用激励机制,培养人才,吸纳人才,留住人才,挖掘人的潜能,提高员工的经商素质,树立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建设,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做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要为人才的培养和作用的发挥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要打破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积极地把有特殊才能和技能的人才安排到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要让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享有优厚的物质待遇和较高的劳动报酬。在加强内部人本管理的同时,必须强化外部人本管理的意识,树立消费者第一的思想.建立相关的机制建立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极大地增进双方利益。
(二)合理构筑投融资管理体制
在同外资零售企业的竞争过程中,我国的零售企业比较明显的劣势在于经营成本高,财力单薄。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零售企业应注重资源的整合,实行强强联盟,发挥规模效益。从而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能够实现通过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建立虚拟企业、实行跨地区联盟、等途径实现整合资源扩大规模的目的。与此同时,实现零售企业的规模经营需要政府的支持。推动规模化经营是中国零售企业发展的趋势,各地政府都认识到为零售企业创造条件的重要性,近期几个大城市都制订了相关政策数千家零售小店逐步纳入统一的连锁系统。
上海市政府提出将本地以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北京13家企业在北京商委的主持下正式成立首连集团虑采取相关措施实行跨地区连盟,为当地零售企业的扩张扫清障碍。深圳市政府考虑打破地区限制,零售企业规模化是增强中国零售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各地政府之间应互相配合,共同发展,增强零售企业的总体竞争力。当前便利店、超市等业态迅速增长,在同一条街上甚至有五六家便利店,门对门进行竞争,附近还有大型超市、百货店等其他业态,都摆开场子进行竞争,这种情况显然业态之间的布局和比例不合理,每一种业态与社区的消费能力也不成比例。这样竞争会导致一些公司倒闭,优胜劣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零售企业态结构需要政府宏观协调和控制,减少内耗。
所以,为了避免恶性竞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最好的途径是由政府引导协调,优化零售企业态结构,使各业态之间布局错落有序,市场定位分明,各种业态在政府的宏观引导和协调下,通过正常的磨合,各自办出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功能,形成多业态的对立统一体,产生良性竞争的效果。
连锁经营最早诞生于美国,第一家连锁店“大西洋及太平洋茶叶公司”1859年在美国纽约正式开业。距今已有146年历史,特别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后得到迅速发展,与百货公司,超级市场并驾齐驱而成为三种主要的零售企业组织形式。世界经济联合会预测,21世纪将是连锁经营的世纪,首先连锁企业的扩张成功率比较高,其次连锁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其他业态形式。传统企业的扩张要冒很大风险,新建企业成功率仅为22%,而以连锁经营方式新建的企业成功率可在96%以上。连锁经营是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基础,是制定零售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商业制度的创新。根据2003年《中国零售白皮书》的数据,我国连锁零售业平均增长速度在52%以上。未来5年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的中国公司将首先出现在连锁零售领域。当前中国连锁商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业务空前扩大,业态更加完善、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销量直线上升。[4]
(三)政策支持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
对发展和完善企业集团的探讨——发展和完善国有企业集团化的研讨(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