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目前在规模化猪场PRRS表现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
亚临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③剖检变化
病畜剖检时可见心脏、心冠脂肪、心内膜均有出血点,肝脏肿胀,有坏死灶。出血性肺炎和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个别右肺有瘀血。脾脏肿大,有出血点。肾脏肿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喉头充血,充满填充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肿大,胃出血溃疡,回盲口、膀胱出血溃疡。气管黏膜炎症,充满填充物。
诊断
根据临床资料进行诊断比较困难,因为本病易继发其他疾病,给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在生产的任何阶段,猪群中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现有繁殖障碍,猪群整体情况不理想,就要考虑PRRS。即使临床症状不明显,或缺少临床症状也不表明猪群中无PRRS病毒,因此还应结合实验室的检查。
(二) 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等综合因素的发病
一般猪场发病主要是由蓝耳病病毒感染发病,从而引起动物机体免疫缺失。环境卫生及饲养管理上没能及时跟上,或疫苗使用不当,疫苗的质量不达标等因素造成免疫失败,也可降低机体的抗病力,同已存在饲养环境中的猪瘟病毒、伪狂犬、圆环病毒Ⅱ型、传染性胸膜肺炎及气喘病等以呼吸症状为主传染疫病源的感染而发病。病猪疫病死亡后,从病死猪的实验室诊断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均可检出PRRS、伪狂犬、猪瘟、细小病毒、圆环病毒的也存在,同时链球菌、弓形体、附红体、伤寒等细菌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而人们易忽略沙门氏菌,往往这种病菌在猪场发生PRRS感染时更容易引起败血症的加重,治疗难度进一步加大。非典型猪瘟、伪狂犬、链球菌和弓形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否启动PRRS而产生协同作用,造成更加严重的疾病流行问题。
(三) 饲养管理不严造成疫病流行
管理不当,如外购猪、引种前未严格检疫,人员对制度执行不力,进出未严格消毒,在饲养区内饲养小动物未加管理,外来人员的流动及疫苗失效等。环境因素造成的影响,如有的猪场猪的规模饲养扩大了,但猪的相应设施却没有跟上了,如猪舍拥挤、潮湿、闷热、蚊蝇成群和卫生状况差等现象比较普遍,使猪应激增加,抗病力下降。特别是猪受夏季高温的应激,加之夏天有的猪场的养猪不饲喂青绿饲料,又不重视多维素的添加,故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失衡使猪的抵抗力普遍降低。免疫疫苗是目前为止作为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但是免疫过程中只有各环节都能按科学正确操作到位,才能产生保护机体的有效抗体,可是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春、秋防中由于高密度的免疫数量,免疫人员可能会出现打飞针,剂量不到位。有些养殖户刚免疫时间不久,再次近间隔免疫很容易造成病源与抗体中和造成免疫失败。免疫人员如不细心观察猪群呈隐性感染,经过免疫的话容易暴发疫病。养殖规模场如有漏免疫,免疫不一致的情况,稍有弱毒进入很容易引起发病。
(四)流感病毒等病毒是否有可能启动、协同蓝耳病病毒作用的证据目前还不确切。但应引起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猪蓝耳病流行也有可能需要一种传播快、感染能力强的细菌或病毒的作为载体启动,就不能忽视流感病毒的作用及存在。当然这是否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因素都有待今后的实践中验证。
二、 防制
(一)加强免疫预防
1、疫苗注射
为确保免疫实施有效,必须建立一个长期监测猪疫病抗体的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本猪场要求的免疫制度。制定严格免疫程序疫苗接种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疫情情况,制定适宜免疫接种程序,严格按程序进行接种,尤其要做好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气喘病、伪狂犬等诸疾病的预防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免疫程序可参照农业部发布的《猪病免疫推荐方案》。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按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技术规范》操作,并严格对动物废弃物进行无害化控制处理。目前市面上应用的主要有两种疫苗,活苗和灭活苗。如采用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浓缩型。公猪,采精或配种前2~3个月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2mL/头,间隔20d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母猪配种前5~7d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2mL/头,间隔20d后以同样剂量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仔猪在21日龄时皮下或肌肉注射1mL/头。
2、种源控制
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严禁到猪蓝耳病疫区购买种猪或商品猪,规模饲养场应慎重引种。因饲养需要从外面引进种源的,应做好种猪检疫工作,禁止引进病源猪,从根本上减少传染源。引入种猪到无病毒的猪群中时必须对种猪进行常规隔离和检测,隔离期期限最少为30天。 所引进的种猪在猪场外隔离14天后,并对所有的猪进行血检,如果发现有感染PRRSV,应隔离舍内的所有猪只都要运出处理,场地和设施用95℃热水清洗并用癸甲溴铵、聚维酮碘等消毒,至少空闲7天。外购种猪进入阳性场之前应尽早接种PRRSV疫苗,二次后和以前感染猪只接触以便增强免疫保护。或在新母猪进场后让其全部自然感染,具体方法是:关在隔离区未与保育猪直接接触的新母猪,采用“粪便喂饲”,这是最恰当的接种方法。如果采用分娩舍的材料(例如胎衣) 接种或让新母猪与淘汰母猪接触,这种传统方法,其病毒量可能很低,甚至根本不存在,不能有效达到目的[5]。
猪蓝耳病的病因及防治方法(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