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科学地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教师要理解与尊重学生
a、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尊重学生。职高教师要建立起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每个学生都是自由平等的。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可以朝好的方向发展,创造师生共进、共信、共强的氛围。尊重学生,一方面有助于自尊心较差、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的人格,这一点对职高学生尤为重要,因为报考职高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而职高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从他们踏入职高的第一天起,教师应尊重他们,在鼓励他们继续学好文化课的同时,积极培养他们对专业课的兴趣,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每个学生都从零开始展开竞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分分的自信。另一方面,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顺畅进行,使心理健康教育如春风化雨般为学生接受。
b、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要理解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忧伤与痛苦,深入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及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对这一点我感触很深。我班有一女生去年开学以来一直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成绩一落千丈。任课教师们对她很失望,因为一直以来他们都把她当成是考大学的种子选手。我多次找这女生谈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慢慢透露出:父亲出了事故,需要一大笔医药费,母亲体弱多病,又加上要赡养爷爷奶奶,家里已无能力支付她的学费,她打算这个学期读完就退学。退一步说,即使她能考上大学,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她继续深造。了解原因后,我一方面努力劝说她把好舵,走好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并且鼓励她努力学习,争取拿奖学金。另一方面,为她向学校申请学费减免,及向她讲述助学贷款的实例(我有一学生已申请助学贷款在XXX学习)。从此以后她安心学习,排名跃居全段第一,正满怀信心迎接高考的到来。
(2)加强职高学生性心理健康指导
职高学生一般年龄为16-19周岁,正处于生理、心理的发展成熟阶段,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社会与同龄群体的认可,并以此得到异性的注意,但心理成熟往往滞后于生理成熟。因此当他们生理成熟之时,心理上还不具备适应社会文化交往的能力,加之性欲望的冲动,有时很难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会造成异性交往中的非理智行为。因此学校要及时通过一些性知识讲座、性问题主题班会、黑板报、个别谈话等形式进行性教育和探讨,当好学生的心理医生,正确树立性心理,并使职高学生从中了解和认识到在青春期里,一个人在扮演角色时所应承担的责任以及应尽的义务。
(3)加强职高学生成功的人际交往教育
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先生曾经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这说明,一个人在群体中人际关系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的发展。职高现已开设了公关礼仪课,针对人际交往中的行为提出了规范性的意见,并且要求学生具备大度、真诚等优秀品质。只有具备了优秀品质,才会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功,得到许多愉快的情感体验,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在集体中拥有应有的位置。
(4)根据“个体差异”原则,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对于大部分职高学生来说,毕业以后是直接步入社会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现在学习是为以后工作准备,如对于电子电器班的学生,应该把掌握一定的电子技能作为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建立家用电器维修部及举行技能比武等形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并让他们步入社会后有一技之长。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实事求是地总能看到希望地投入学习中去,获得成功的体验,有益于心理健康地发展。
(5)教师还应时刻注意自己的主体示范作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增进每个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教育的智慧》 林崇德 开明出版社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 王建平 开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