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验中建构 在建构中提升——初中科学体验式学习的策略研究(三)
带着感情去培育种子,一点小小的变化就会让他们激动万分,这段时间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段时间的学习也是最快乐的,因为他们每天充满着牵挂与希望,这样的学习历程必将终身难忘。教育的真谛不就是如此吗?
2.善用课外资源,增加体验机会
科学来源于生活,所以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是学习的最好场所和对象。教师做个有心人,就会发现处处有教育资源,时时有教育机会。
案例3:七年级科学有学习动植物的分类的内容,学生需要了解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如果仅仅限于书本上的图片,学生没有亲身体验,这样的学习效果必定是短暂的。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午休时间,甚至花上几节课带学生逛逛校园绿化角、社区公园等场所,翻开几块石头、挖开几片草皮追寻一下法布尔描述《昆虫记》的神奇与快乐。这样的现场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将是一种终身难忘的体验,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试问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获得的知识怎么还会遗忘?
3.巧用问题资源,提高体验质量
不管处于初中什么阶段,不管教师、学生多么优秀,在特定时期学生总会遇到学习障碍。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打破教学常规,有效利用学生的问题资源,设计符合学生问题情景的实验,将问题转化为学生的亲身体验,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4:八年级科学电路基本知识学习时,教师往往会安排学生实验,一般都会让学生亲手做电路连接实验、电流表的使用实验、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有心的教师会把滑动变阻器的实验和电压表的使用、串联并联的特点等实验都做一遍,本人认为单靠增加学生实验的数量并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有时候只是让学生多玩了一次实验而已。要真正让学生在体验中有所收获,就要看这种体验是否能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例如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位置接错(电流表并联,电压表串联)导致的后果,与其教师辛苦的一遍遍解释,学生依然听的迷迷糊糊,还不如让学生先亲自体验一回,做一做实验,然后教师再做指导,必要时甚至重复实验,实践发现这样的效果比前者要好得多。
4.活用学生资源,注重体验过程
再谈谈关于单元复习的一点体会。怎么复习始终是教师头疼、学生无序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有的教师采用专题复习课的方式,有的教师采用通篇复习呈现的方式,有的教师采用做题即复习的方式,而这些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都以教师的角度来安排学生复习,所以学生是被动接受的,知识在其脑子里也是无序的。本人认为自主学习强于外界传授,只有学生通过对知识进行自主整理,才能真正将知识内化。
基本流程可以用下面流程图表示:
案例5:八年级上期中考试前夕,教师开始有意识的提醒学生进行自主复习。第二天有一学生请我看一份材料,原来是她自己整理的复习材料。我立即当众肯定了她的行为,点评了她的材料,并请其他学生当堂补充。由于是学生自己的作品,他们的参与热情很高,课堂上学生都被动员起来,或翻阅教材,或小组讨论,很快一份有价值的复习资料便产生了。之后在我的建议之下,所有同学都开始了自主整理,我则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几份,让大家一起参与点评和修改。
这种自主复习、全员参与的方式既让学生自己有了对知识的深刻体会,又在全员参与中得到同学资源的助力,实践证明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复习方法。
四、成效与反思
在体验中建构 在建构中提升——初中科学体验式学习的策略研究(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