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师生合作关系的形成,传统教学论中的‘教师中心论’逐渐被现代教学论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所取代。现代教学论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强调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智能的和谐统一,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创新。
教育学意义上“体验”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一种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过程,指学生亲身经历某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一种活动的结果是从学生亲身体验中获得认知结果和情感体验。体验性教学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在体验性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客观的评述,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体验的自由性培养创造主体,体验的自主性培养自律主体,体验的情感性培养合作主体,体验的形象性培养审美主体,体验的行为性培养实践主体”,这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感知、领悟知识,并用实践来证实,又促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情感、智能的统一。体验性教学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体验性教学的教学策略
《科学》课程理念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体验和感受,新课程呼唤体验性教学。体验性教学是指在上述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是在实施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各个基本环节中渗透了体验性教学,摸索出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探究动机,体验探究欲望
新课程标准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到了与知识技能等同的重要位置,这就要求课堂的教学必须精心设计。教师是借助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把学习视为自己的需要,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让教学活动一开始就充满了一种体验的快感,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投入感和参与感,为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并取得成效打下基础。
在进行“大气的压强”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大气压强的存在的活动之中去,教师安排了如下体验性探究活动:
【情境展示】 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录像:玻璃厂的工人正在繁忙地工作,由于材料不够,需要到库房取材料,几个工人在搬运一块巨大的玻璃时遇到了麻烦,由于面积过大、过重且易伤手,几个人在讨论着......录像暂停。
【情景模拟】 教师要求学生提出解决问题方法并用实验模拟说明,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上台展示方法。(桌上给一些器材:吸钩、两块磁铁、玻璃片,要求实验时手不直接接触玻璃而提起并搬运玻璃。)
这个阶段所提供的情景材料紧紧围绕学习目标,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展示成果】 生甲:我们这组将一块磁铁放在玻璃的上方,一块放在玻璃的下方,利用磁铁的吸力就可提起玻璃了。
教师:这是根据什么原理?
生甲:是利用磁体的性质。这一方法同学都赞同。
生乙:我们这组用一个吸钩,将它按在玻璃上,挤出里面的空气,用手提起吸钩的钩子,就可提起玻璃了。(边说边演示)
教师: 吸钩对玻璃有吸力吗?
生乙:可能是吸引力,总之,吸钩将玻璃拉起来了。
【出示结果】 为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再继续播放课件,课件中是利用与生甲相同的方法。学生们不由得说“耶!”表达了他们的知识用于生活的自豪情感。
体验性教学在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