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二)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
[课前观察]铁在干燥空气中, 铁在蒸馏水中, 铁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的三种实验现象
[讨论]根据实际事实, 分析讨论生锈的原因
[提问]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
[引导讨论]
[板书]铁在潮湿空气中……
探究实验方案:
[提出问题]通过钢铁锈蚀, 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图片展示, 由学生提出问题
1)钢铁为什么会生锈?
2)如何防止钢铁生锈?
[作出假设]由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提出
1)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氧气作用的结果
2)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水分作用的结果
3)钢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氧气与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
[得出结论]
[课后交流]提出钢铁防锈的建议
二.“实验探究式”的基本内涵
“实验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通过实验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而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去设计探究方案,积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思路,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讨论、练习、课外实践等多种活动,探求科学知识,发展各种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促进智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流程图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实验探究式”教学无论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对此笔者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摸索和完善。笔者认为“实验探究式”教学应包含以下的程序,教师可以按下面的教学程序组织教学活动:
四.“实验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下面笔者以初中科学第四册第2.5节《二氧化碳的制取》一节为例说明。
程序一:质疑与准备
在科学学习中,要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就要把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原有的科学认知结构与要探究的知识发生强烈冲突。只有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思维和探究活动。如本人以“寻找获得二氧化碳的方法,选择适宜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法”为题质疑学生获得二氧化碳有几种方法,来展开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学生在得到课题后开始了实验前的准备,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课前,同学们通过生活经验、网络等途径提出了制取二氧化碳的多种方案:如:(1)通过木炭燃烧制取二氧化碳; (2)通过人的呼吸作用获得二氧化碳; (3)通过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4)通过碳酸氢钠分解制取二氧化碳; ( 5 )通过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 6 )通过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碳酸钠粉末反应制取二氧化碳;(7)通过酸(稀盐酸、稀硫酸)跟鸡蛋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8)通过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制取二氧化碳等方法。在课堂中同学们将各自提出的制取CO2的方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等形式进行筛选,筛选主要从能源和环保、安全性、操作的难易等角度进行,排除明显不适合的方案。同学们通过的讨论发现方案(1)和(2)很难收集到较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方案(3)、(4)和(8)需要有加热装置,在耗能的同时也不够安全。比较分析后同学们选着了方案(5)、(6)和(7)。随后学生对上述方案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以找出更为恰当和合适的实验室制法。
本人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促使学生由“要他学”向“我要学”转变。学生经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方案的筛选,完整地体验了收集、处理信息的全过程,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自身在信息收集、整合、处理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程序二:点拨与操作
实验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任学生自由发挥,应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和适当指导,如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器材,要求他们及时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及为保证实验准确性和科学性需控制变量等。实验操作过程是否规范,不仅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与否,还关系到能否实现对学生进行独立操作能力的训练和科学实验方法的引导等目标,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检查与纠正,一定要杜绝场面热闹而收效甚微的不良现象。
“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