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是翠翠唯一的亲人,翠翠对爷爷的爱,则是一种全身心的依赖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体贴。翠翠有过离开爷爷的念头,也曾幻想过出走后,爷爷满世界地找自己的情形,但她很快就为自己的想法“吓怕起来”;当翠翠在一种情无所依,倍感寂寥无助时,她无忌地大喊:“爷爷”,声音里“带着娇”,还“有点儿埋怨”,正是她的依恋爷爷小儿女心迹地流露;翠翠给爷爷带来了人生的快乐,当她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已成为爷爷快乐的源泉时,她便很认真地对爷爷说:“我一定不走”,言语中充满了对爷爷的体贴。接着,我们谈谈亲兄弟之爱:
3.1老大对老二的爱:
老大的心里恋着翠翠,托人提亲却没有了下文。当他知道老二对翠翠也萌有爱意后,觉得自己走路先行了一步,便在后来的走马路时。“无论如何也不肯开腔唱歌,一定得让弟弟先唱”;老二是唱歌的好手,老大深知这一点,为了成全老二,他自觉地退出了爱的“角逐”;当老船公“张冠李戴”,他又将事情的真相挑明,希望老船工能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老二;为了将更广阔的时空留给了老二,他断然驾船远离家乡虽然其中掺杂了几份苦涩和无奈,但同样也渗透了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
3.2老二对老大的爱:
老大因为失恋的忧伤而远离了故土,老二便浸沉在一种难以言说的愧疚中,这样的一种愧疚,既包含了对老大成全自己的感激,也融入了一种莫名的自责意味。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愧疚,老二陷入沉默之中,“对溪除了一片草虫的清音复奏以外,别所有”,此时无声胜有声。〔8〕
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儿.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湘西的清风、丽日给她一个壮健的躯体;茶峒的青山、绿水给了她一双碧玉般清澈透明的眸子;碧溪的竹篁、白塔又给了她一颗绝不世故的赤心;酉水、小船载满了她那少女的悠悠岁月。《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这里看不到邪恶、奸诈和贪欲;这里有贫富区分和社会地位高低的差别,但他们都互相亲善着、扶持着;这里也有矛盾,但那决不是善与恶的冲突;小说结局是悲剧性的,但也绝非是奸邪之徒所致。《边城》在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中,为人类的爱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在这样一篇美丽的文字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种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
结 论
《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这里人性皆真、善、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沈从文选集》第五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2]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3] 沈从文《湘西散记.箱子岩》、《沈从文美文精粹》作家出版社
[4]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九卷〔M〕.广东:花城出版社,1984.3
[5] 吴立昌. 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6 [6] 沈从文.小砦.沈从文文集第七卷〔M〕.广东.花城出版社,1983.5.
[7] 沈从文.水云.沈从文文集第十卷〔M〕.广东:花城出版社,1984.3.
[8] 沈从文.箱子岩.沈从文文集第九卷〔M〕.广东:花城出版社,1984.3
附 录
自然美。
民俗风物美。
人性美。
翠翠对傩的爱,祖孙之间的亲情及兄弟之间的爱。
3.1老大对老二的爱。
3.2老二对老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