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红楼梦》 人们一提起《红楼梦》,就自然想到了中国民族文化,曹雪芹把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展推向了顶峰。《红楼梦》从一问世就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以高价争购这部令人入迷的小说,达到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的”的程度。曹雪芹比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和狄更斯等世界性的艺术巨擘要早一个世纪登上全球文学的高峰。 曹雪芹为什么能写出这样惊世的小说?这与他的出身和人生经历分不开,与他渊博的学识和文字功底分不开。 曹雪芹生于清代康熙末年,他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的褓母,曾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两淮巡盐御史,极受康熙宠信。曹寅死后,其子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祖孙四人担任此职达六十年之久。曹雪芹自动就是在“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雍正登位后。曹家即卷八皇室激烈斗争的漩涡之中,并遭受一系列打击。雍正五年,曹雪芹随全家迁回北京。曹家从此一蹶不振。至1756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陷入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境地。至乾隆二十七年雪芹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中。到了这一年的除夕终因贫病无医而逝世。 曹雪芹由锦衣玉食坠入绳床瓦灶,个人遭遇的不幸促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由自己的经历中看到了封建社会由盛到衰的过程,他用笔写下了这段历史,他含着血泪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直到他“泪尽而逝时”,也未能完成全篇,仅以并不完整的八十回传世。现在看到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补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庭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州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护宝符”是理解《红楼梦》的一把钥匙“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装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真珠如土金如铁。”贾、史、王、薛这四家皆联络有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贾雨村为了保官位,胡乱叛案,草菅人命,知恩不报,让打死人的呆霸王薛蟠逍遥法外。作者还通过对贾家有救命之恩的奴仆焦大之口,痛骂那些道貌岸然的衣冠禽兽。通过刘姥姥之口,说“这一顿饭花的银两,就够我们庄户人家吃一年了。”来揭露封建家庭生活的奢侈。宁国府除夕祭祠,向黑水村的乌庄头征要大鹿等野兽220头,各色杂鱼200斤,活鸡、鸭、鹅各200只,凤鸡、鸭、鹅各200只,野鸡、兔子各200对,熊掌200对等等。共折银二千五百两。可见宁国府的人生活是多么奢侈,他们榨取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这里揭露了四大家族对百姓的欺压和剥削,反映出地主阶级同农民之间深刻的阶级矛盾。 解读《红楼梦》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赤壁之战》中的人物描写 | 下一篇:教师与家长对幼儿发展评价差异性..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解读 《红楼梦》 | 2012-12-27 09:34:2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