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 “生命在于运动”, “在美国一所幼儿园面积不大的户外场地上,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户外活动的孩子们几乎是疯狂的骑着三轮的小自行车,在狭小的通道上追逐嬉闹,看得我们中国的参观团同志提心吊胆” 。日本专家学者有关研究表明,凡活动能力发展良好的孩子,其社会性的发展也好;凡活动能力发展较迟的孩子,其社会性也欠缺,依赖性强。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第二十一条明确指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指出:“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国内外许多相关研究显示,适当的活动可以刺激幼儿的情绪中枢,使其产生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适当的活动可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幼儿参加一定运动量的活动后,体内的过多能量被消耗掉,能使幼儿感到放松、轻松;活动过程中,当幼儿获得成功时,良好的情绪体验和感受会使他们更活泼、开朗、乐观和充满自信。可见,人的个性等方面的发展都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都要成功科 学的运动之中。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天然资源。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里品质,是幼儿良好心里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和强化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其自信心作为学前教育课程的一大目标。自信心就像是催化剂一样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呢?我经过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我认为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比较有效的途径。 一.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体会老师的关心 体育活动中以小团体为主的练习活动,可以缩短教师和孩子、孩子与孩子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相互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在活动中,教师应经常注意孩子的活动,关心孩子的情绪状态。如可以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也可以发出提醒、警告、停止的信号,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孩子的兴趣,使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育孩子自信心的肥沃土地。 二.教师提高要求,培养孩子在挑战中自我认识。 以前,大班幼儿从高处往下跳的距离是60厘米,而对今天的孩子来说,这是很容易达到的要求。但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并不能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强烈的成功感,也不利于自信心的树立。因此根据现代孩子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提高要求,让孩子面临挑战,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每一个新高度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次挑战;每战胜一次挑战,孩子就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从成功中,孩子看到了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的自我概念。 三分析幼儿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 孩子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孩子要区别对待。还是举前面的例子,如果以120厘米的高度来要求能力较弱的孩子,就有可能使他们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同时安排100厘米、80厘米、60厘米等不同的高度,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并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 四.创造机会,让孩子主动探索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怎样培养良好班风 | 下一篇:幼儿园国际教研探讨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体育 活动 培养 孩子 自信 | 2012-12-28 10:20:1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