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给我的几点启示 【摘要】陈鹤琴在进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依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提出了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比较教学法;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就应当教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教师教教师;儿童教儿童;精密观察;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替代教学法;注意环境,利用环境;分组学习,共同研究。 这些教学原则特点鲜明,其主旨思想在于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在尊重儿童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共同进步。 【关键词】操作、探讨、发现、环境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及儿童教育专家。他怀着热爱祖国、振兴中华民族之志,以培养民族幼苗为己任,认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出了“热爱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为儿童。”他一贯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并认为“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小孩子,我们应当用很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使他们关于体德智三育都从小好好学起。”经过长期的探讨实践,并提出了一套“活教育”的训育原则,体现了“活教育”理论的全新的教育观念。他把“活教育”训育原则作为实施“活教育”德育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基本原则,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本文就陈鹤亲先生的《活教育的教育原则》,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给我的几点启示: 一、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陈老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特别强调儿童的“做”,所谓“做”也就是活动。在学校里的一切活动,“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不仅要重视儿童的动手的操作,同样重视儿童积极思想品质的培养,主张“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一切教学,不仅仅在做上打基础,也应当在思想上做工夫。”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思想就是动作,是一种内化的动作。 “好动”是儿童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没有一个儿童不好动,也没有一个儿童不喜欢自己做的,因为儿童的感觉与动作是很连通的,他只要想到了或是接受了什么外来的刺激,就立刻要去做,因此,作为教师,要去了解和研究儿童好动的特点,不但不因儿童的正常活动,去责罚他,而且要给儿童充分的机会,使他多与事物、与人接触,以促使儿童身体、道德、智力的增进。“做”,也是儿童获得练习,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的好机会。陈鹤琴先生曾说:“儿童若自己动手,自己吃饭,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嘴里也得着相当的滋味,即使汤勺拿不稳,饭菜装得不牢掉在桌上身上,但这是一种练习的好机会。”的却,不让儿童“做”,儿童就得不到练习的机会,任何事情也就学不会了。儿童做事,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另外,丰富儿童直接感性经验成为幼儿园教学的重要认为,而儿童的操作活动即“做”正是获得直接经验的最佳途径。我们教师不应用自己的头脑代替儿童去思想,剥夺他们思考的机会,是不利于发展儿童智力的。 二、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 儿童在陆地上学游泳,在教室里学煮饭,都是不能成功的,教师应当给儿童相当的机会,自己动手学习,不要把现成的结果灌输给学生。陈鹤琴先生指出了:“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 浅谈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给我的几点启示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创新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 下一篇:浅述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谈陈鹤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启示 | 2012-12-30 09:12:5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