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培养 随着暑假的临近,又一批孩子即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校门。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有教育家甚至认为这种转变的跨度是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要比高考、中考都要变化巨大。的确,幼儿园的小朋友成长为学校的小学生,角色变了,要求变了,家长的期望值也变了。近几年由于入学年龄提前、小学课程加深、父母对子女过高的学业要求、过分包办幼儿自己能够做的事等等严重影响了幼儿责任感、独立性以及有关能力的形成,这些都加大了幼小衔接的“坡度”,这就造成了幼儿入学后的不适应,解决其最好的办法应该立足于幼儿这一主体身上,针对幼儿适应所需要的能力的形成创设适应的外部条件,由此可见,解决幼小衔接的实质应当是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一、 幼儿任务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 幼儿进入小学后,会出现有许多的任务让幼儿自己来做,比如晚上要写什么作业,明天要带什么东西等等,由于幼儿园里幼儿学习的仅仅是口语,而不接触书面语言,因此幼儿上学后根本记不住老师布置了哪些任务,在幼儿园里,我们老师虽然也有布置任务的现象,例如:“小朋友,今天晚上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在第二天也不用检查。”但大多数都是多布置少检查,完不完成一个样,对于重要的任务也会写通知告诉家长。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有意识的强化幼儿的任务意识,培养幼儿完成任务的积极态度非常必要。这是在幼儿园想小学过渡的重要环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让幼儿学习用图示表征各种任务。有关动物的书籍、玩具等到如,在主题活动《使用拉链真方便》中,让幼儿第二天带各种各样的拉链到幼儿园来与同伴进行探索,开始由于幼儿的任务意识不是很强。只有8%的幼儿完成,为了加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并培养幼儿的表征能力,我们采用小本子记录的方式,让幼儿将各种任务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在本子上,回家后讲给家长听,这样大大提高幼儿完成任务的效率,收到了好的效果。 幼儿参与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进入小学后,仅从兴趣出发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难以奏效,因此,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入手,使其对任务的责任心为活动的动力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教师要勤观察,多引导,布置了任务要坚持要求,坚持检查,例如:我班每天要求幼儿整理一次学习袋,时间长了就没有坚持性了有些孩子写完字铅笔随处扔,从不收捡,对此,我利用我班的“小老师”,每天在餐前活动时间,让今天的“小老师”来介绍幼儿完成事情的情况,激励幼儿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务。对于整理玩具、图书角、做值日生等事情,我们也是很重视,不仅任务交代明确,而且随时了解幼儿的任务完成情况,对认真完成任务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现在,我班幼儿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完成任务由老师提醒变成幼儿间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觉完成。 二、幼儿独立性的培养 进入小学后,幼儿不仅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还要能独立解决原来由幼儿园老师帮助解决的许多日常生活问题,因此在入学前独立性的培养,可以使幼儿获得能力上的发展。如:在生活上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端饭,饭后收拾餐桌、整理餐具,自己铺床叠被褥等等。再如,在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中的一个“整理书包”的活动,我就让幼儿自主地去探索文具摆放的顺序、方法,学习合理运用书包里大小不同的口袋。在“我自己来试试”的活动中,让幼儿学习安全使用卷笔刀、订书机,引导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锻炼幼儿的独立性。当幼儿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争抢玩具,都喜欢到同一个区域里游戏,我们老师就引导幼儿自己找出解决的办法,从而减少幼儿对老师的依赖。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中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培养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 下一篇: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小 衔接 工作 幼儿 社会性 能力 培养 | 2012-12-30 09:20:3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