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性产生中学差生、问题学生的初探 摘要 人的自身条件不同,生活的条件、环境不同,造成学习机会的差异,对个人的生长、成长结果悬殊。中学生差生、问题生的产生,除了自身条件以外,很多因素说明那是社会、家庭、学校等周围的环境差别产生出来的。人的差异性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 关键词 差生 问题学生 差异性 家庭 学校 社会 教育 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三十多年了,虽然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也凸显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加剧了很多问题学生的出现。青少年辍学从1987年的3003,每年不断增加,给整个问题学生的家庭带来了不少遗憾。问题学生的出现、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反过来危害社会,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当然问题学生的出现不能完全责怪于应试教育的弊端,还有其它多方面的因素。我就差异性因素作些探讨。 一、遗传基因的差异,导致学生技能、智力差异和偏向 人类是不断进化和发展的。根据遗传与进化的论证分析,人类从猿开始从事简单的狩猎活动,到学会种植、养殖,发展到有语言、文字、音乐的社会,再到当今高科技全面覆盖的社会,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人的劳动是有分工的,简单地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长期从事本领域生产劳动的劳动者,他们所出生的子女相对地说,遗传基因偏向他们所善长的工作领域。“木匠的儿子会做木匠”,首先是他的子女的智力遗传偏他的原因,再加上后天的长期观摩学习很快成型。所以长期从事各领域的劳动者所育的子女其智力发展是有所偏向的。我们不得不承认遗传的特殊性。这对中学问题学生的因材施教是有帮助的。 二、家庭经济的悬殊,导致学习机会的差异 众所周知,家庭经济的悬殊是影响个体素质差异的主要原因,拥有较多财富的家庭拥有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他们可以买来最好的教材、教辅资料,请来最好的家庭教师,上好的培训机构,接受各种文化教育。相反,贫穷困苦家庭的子女就没有得到这些机会。此种原因,往往使最聪明的穷人家的子女比不上资质一般的富人家的子女,获得发展的机会。穷人家与富人家的子女其结果的差异性是相当大的。这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这也是产生问题学生的原因之一。 三、不同环境的影响,导致学生都有差异性 我们知道,把一批种子同时播种在一张张统一制作的苗床上,但由于管理不同、环境不同,你就会发现,苗床上的苗芽长得参差不齐。人也一样,更何况出生在不同家庭不、同分工的社会阶层,其环境的影响,造成的差别更大于苗床上的幼苗。因此,环境育人非常重要,应重视培养育人的环境。 四、中学问题学生的挽救策略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人们只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美好,才能更好地发展。对于中学问题学生的教育,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作用,才有利于他们的转化。我认为应加强从家庭、学校、社会三级教育来加以疏导,发挥三级教育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习惯的形成非常重要,孩子从小就在父母身边,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必须的。孩子做了好事或完成某事很好,父母可以赞赏他、表扬他;相反,孩子做了错事,父母可以进行引导并批评教育。但要注意方法,不要伤害孩子的心理。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正确的方法是引导孩子,让他认识到不良习惯可能带来的后果,认清是非,让他自觉地去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事实上,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在学校里也是优秀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二)学校教育 差异性产生中学差生、问题学生的初探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城市小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研究 | 下一篇:采秣小学创办棋类特色学校的分析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差异性 产生 中学 差生 问题 学生 初探 | 2013-01-03 08:24:2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