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探索中质疑,质疑中行进 在新课改强劲的东风下,我校教学课改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成绩喜人,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当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不难看到热闹背后透视出来的放任,随意与"急功近到"。我认为,这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原因是一些教师对课改的内蕴把握不准,理解片面所造成的。若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语文教学将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长此以往,语文学习质量令人忧虑。针对当前语文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现总结如下,与同仁们探讨: 一、重主体失主导 在传统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使学生的主题地位得不到体现,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当今课改大潮的冲击下,大部分教师理念转变了,这是好事,但是理解不够透彻。由于对"主体"缺乏正确认识,误认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放任不管。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教师只管让学生尽情说,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说得如何,教师总是以“好”“不错”“你真棒”来评价。在学生面前不敢说一个“不”字,生怕别人说自己不尊重学生,观念滞后,教法陈旧等。即使学生说错了,也不敢给予纠正。作为教师片面追求主体而失去了主导作用,此时教育者却忘记自己“授业、解惑”的作用,还美其名曰:自己是把学习的主权交给了学生。 上学期,我听了一节课,这位老师执教的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教学中,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夜归人”指谁?学生讨论交流后汇报,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诗人自己,有的说是芙蓉山主人。对于这两种不同意见,老师没有明确表态谁的说法正确。一切放任学生,不加指导。“夜归人”到底是谁?学生们含糊不清。很显然,这位老师走进了重主体失主导的误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正确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老师既不要夸夸其谈,一统课堂,也不能一味地以“学生为主体”为借口,一切放任学生,不加指导。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师者,授业,解惑,传道也。”一节 成功的课,学生主体发挥的如何,关键在教师的主导。我们既反对“老师牵着学生走”,又反对“老师跟着学生走”,要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片面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之我见 | 下一篇:课程渗透下的科学课更多彩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课堂教学 存在 误区 | 2013-01-04 12:42:3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