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幼儿园独特的孩子的教育 ——儿童独特行为的表现、成因及其教育 在幼儿园,常常可以发现某些儿童的某些行为总是与众不同,显得比较独特。比如,某某总爱粘人.某某总爱告状,某某总爱乱发言等。事实上,在我们的班级教学中,每个班都有一些这样的儿童,是班上的独特分子。他们的语言或行为.在别人看来确实与众不同。这些儿童的独特行为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儿童等等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在困扰着我们。然而,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这些儿童的独特表现常常被教育工作者默许或忽视。殊不知,这些独特的行为一旦形成,将对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儿童独特行为的成因 由于遗传素质不同,儿童的气质类型各异,再加上生活环境的差异,因此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特有的行为表现。在此,我们只分析儿童所生活的环境对其独特行为的影响。考格西尔曾经说过:“儿童的早期行为是由自然所决定的,但这种行为的发展只能在儿童与周围环境的不断交流中进行。”儿童在与同伴或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态度,儿童的同伴及其周围的成人对儿童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态度,然后儿童对别人的态度又会产生一定的看法。这些看法会促使儿童综合分析并做出判断,最终决定产生或抑制某种行为。随着儿童对环境的独立把握,自身态度的逐渐深化,如果类似的环境经常出现,儿童的某种行为就经常地被强化,逐渐地固定化、习惯化。如果这种行为是某个儿童自己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单独地表现在某个儿童身上,那就成为我们所谈到的某些儿童的独特行为。 从行为的性质上来讲,儿童的独特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积极的独特行为,比如经常做事、爱干净、每次吃饭都干干净净、动脑筋等等,以上行为仅在某些儿童身上经常出现。因此,这些儿童在别人(包括同伴、成人)看来,就是与众不同,就是具有独特行为的儿童;而以上行为都符合社会规范,因此被称为积极的独特行为。第二种是消极的独特行为。比如,有的儿童好打架;有的不 吃青菜,有的总是话特多,有的经常搞破坏,有的行动总是比别的儿童慢半拍,有的吃饭时经常弄得满身都是饭渣等。这些行为都不符合常理,被称为消极的独特行为。第三种是中性的独特行为,即这些行为有时积极,有时消极。比如,有的儿童不爱说话,有的爱管闲事,有的不爱动,有的很听话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二、针对儿童独特行为的教育 儿童的独特行为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与成人和同伴对这些儿童的特殊行为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为儿童创设适宜其发展的环境,对儿童的各种行为持正确的态度,发挥教育的优势,不断促进儿童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1.针对儿童积极的独特行为 对儿童表现出的积极行为要表现出明显肯定,而不是置之不理或无所谓或敷衍了事,让儿童不知所措。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容易动摇,而他们又特别看重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周围重要他人的评价,比如他们特别重视老师的评价。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敏锐捕捉到儿童的积极行为,不断地强化,比如幼儿教师经常运用的“某某,某某,你真棒”。 浅谈对幼儿园独特的孩子的教育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下一篇:浅述电子商务中的信任问题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谈对 幼儿园 独特 孩子 教育 | 2013-01-06 19:13:5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