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复习策略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习作教学的明确要求。在这些年的作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其实要突破四个问题:1、有什么可写;2、写什么;3、怎么写;4、怎样写得好。小学高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拥有一定的习作能力。因此,小学高段的习作复习关键是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也就是帮助学生解决“怎样写得好”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学生完成“有什么可写”,“怎么写”。所以,在实践教学中,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收集习作素材和指导习作方法上。复习阶段,提高农村小学高段学生的习作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消除学生顾忌,激起习作兴趣。( 解决“有什么可写” ) 农村学校的学生没有城市学生丰富的教育资源,没有多样的信息渠道,没有高素质的家长指导,但是他们有个最有利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的亲近自然,观察自然。他们有非常丰富的感性体验,可写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但是在实际的习作练习中学生往往挠头皱眉无话可说。例如:习作《愉快的星期六》。大部分学生完成的作文都没有离开在学校中玩过的游戏——抓人、打球,少部分学生还把幼年时的游戏搬出来。可私下了解学生们的休息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玩弹珠、彩色卡片、垒石块(类似保龄球),相约钓鱼、捉泥鳅、逮蜻蜓、找野菜、捡石榴花、摘野果……为什么他们不写自己熟悉,让自己真正快乐的事呢?究其原因,原来老师在学校曾经严令禁止玩弹珠、禁止私自相约外出游玩。一旦把这些事情写出来,自己就暴露了。为了避免老师的批评,只好翻出陈年旧事应付了事。其实老师的“禁止”是在学生耽误学习,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情况下提出的。而纯真的学生只从字面意思去了解老师所说的话,进而扼杀了自己的创作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驱力。”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这里的“动机”、“内驱力”就是“想说”,就是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了内部动力的驱使,学生对表达才有兴趣。有“源”才有“流”。在习作课堂教学的复习阶段,教师的首 要任务就是要激起学生的表达兴趣, 因此,教师在习作的课堂教学指导过程中要做到: 1、重鼓励,轻批评。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在写前指导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需要不断的鼓励才能获得自信、勇气、上进心和习作兴趣,这就像植物必须每天浇水才能生存一样。只有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才可能帮助学生改进,学生也才有进步的可能。实践已经证明,一个人在愉快心境中学习,无论是感觉、知觉,还是记忆和思维,都会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开阔思路易放不易堵,易多不易少,抓住学生的点滴亮点,用鼓励打破对“禁令”的顾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经历、生活。让学生用熟悉的“真实生活”取代绞尽脑汁的“虚假拼凑”。将学生的思路扩宽,取材的范围也将扩大。 2、重自我,轻雷同。有了“量”的积累,还要要求“质”的提高。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拥有鲜明个性者的时代。引导学生推陈出新,表达自己的看法,只要不是大奸大恶的想法,教师便可不做修正。让学生保持自己个性想法。教师强给的观点学生未必接受,生活的经历会给他们正确的答案,能放过时且放过。 浅谈农村小学高段习作复习策略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市场营销道德 | 下一篇:浅谈会计实践和经验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农村 小学 高段 习作 复习 策略 | 2013-01-06 19:15:34【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