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与企业建设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清朝李毓秀。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合辙押韵,入孝出悌,符合礼教,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与《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等并称古代启蒙教育教材,被誉为“开蒙养正最上乘”。中国古典名著博大精深,而古代启蒙教材更成为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熠熠生辉。人的幼年是其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启蒙教材作为这一阶段人们的必读书目,对其为人处世和在成长历程中的经验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被誉为启蒙学经典的《弟子规》,作为塑造“礼仪之邦”的有力支持,其功不可没! 《弟子规》不仅是古代启蒙学的经典,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也是现代企业建设的纲领,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弟子”的涵义不单单指学生,所有人在圣贤面前都是弟子。一个企业是否和谐,是否实现永续经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群体的思想道德素质。 做企业,并不都是无商不奸、见利忘义,人皆可为尧舜,做企业也可以去行道德。古之所谓仕农工商,仕排其首,是因为他们有伦理道德,有仁义;当今社会,商往往是受人尊敬的,是因为企业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及社会财富,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对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一个企业的建设,要寄希望于企业家来带动价值观的导向,帮助构建和谐企业。 《弟子规》只是一本千字小册,而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亲仁、泛爱众、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包含其中,它们有明确的行为规范。这些规范,对和谐企业建设的作用也可见一斑。《弟子规》之所以会引起众多现代人,尤其是企业家的重视,就是因为他们希望能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宣讲,引导企业员工形成忠诚、敬业的道德品质,和谐、奋进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成为知书达理的好员工,为企业真正的树立道德准则。 《弟子规》1080个字,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里面却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和谐企业建设,管理最难的是人心,光靠专业团队支撑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内部培训,造血的功效远大于输血。《弟子规》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人的修身处事方面体现的极为精妙。“芳华于内、恭必于外、致和于中,谓之华必和”,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弟子规》中强调的“孝悌、忠诚”,也成为缓解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矛盾,构建和谐企业的很好的方式。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一个孝顺的人,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推而广之,孝可以理解为忠诚,对企业、对事业的忠诚,忠诚是人的立足之本。 忠诚是一种理念,是真诚和善良的集合,是人性的基础,是一个永恒的主体。古人云“忠臣出于孝子”,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工作中才会忠于职守、尊重领导、与人为善。忠诚于企业是每位员工应尽的义务,员工的忠诚也是企业和谐发展的需要。忠诚是相互的,企业象 《弟子规》与企业建设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会计学基础》及其展望 | 下一篇:“意象”与“意境”的比较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弟子规》 企业 建设 | 2013-01-14 09:31:0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