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彼得大帝的区别 ——中西方文化的碰撞 17、18世纪之交,中国和俄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一颗璀璨夺目、震古烁今的巨星——康熙皇帝与彼得一世大帝。他们都是大气磅礴的君主,一个是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一个是锐意改革、狂飙突进的俄国沙皇。他们不仅出生时代相同,在位时间相当,而且都有着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他们励精图治,都把各自的国家带入了鼎盛的局面:康熙使中国一举摆脱明末清初大动荡后满目疮痍的局面,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成为东方最强大的王朝;彼得通过改革初步改变了俄国落后面貌,使落后愚昧的俄国一跃而起,成为令欧洲列强刮目相看的封建强国。然而在重要的历史关头,这两位巨大航船的舵手却选择了截然相反的方向:彼得使俄国迅速走上近代化道路,雄踞欧亚,傲视全球;康熙最终没能跨越封建体制,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很快步入落日辉煌,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坠入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甚至在后来还遭到俄罗斯的侵略、蹂躏。 康熙与彼得一世不仅生活的时代相同,连经历都非常相似:都在年少时即位,康熙即位时7岁,彼得即位时10岁;即位之初,政权都被威胁着,在经过努力之后,才得以亲政;亲政之后国家都面临着诸多困境,两都人博学勤政,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终于把国家带入强盛之路;两人都确立了军国统治的思想;最后在皇位的继承人选择上都颇费周折等等。在如此相似的背景下,两个人都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引进当时在世界处于先进的西学,为己所用。但是相似的表面,却无法掩盖本质的巨大差异,由于中俄两国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和两人对当时两国内外形势的认识不同,最终使两个国家走向了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 康熙皇帝与彼得一世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彼得一世有较强的对外开放意识,他认识到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科学文化方面的落后,因此,他走出国门,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出访各国,虚心学习。回国后,吸取先进的文化科学,根据俄国情况,推行“欧化”,实行改革。而康熙皇帝对外开放意识很浅薄,对于当时的世界形势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比较少,没有意识到中国已经再不是那个“天朝大国”,而是落后的国家了,缺乏要奋起直追的紧迫感。因此,两个国家呈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形式:俄国对外开放,中国闭关锁国。 一、政治方面 政治方面,康熙皇帝学习西学只是学习其科学知识与先进的文化,并没有相对引进政治制度,相反还对有关政治方面的内容是深恶痛绝,他们在这一方面坚守自己的国学,坚持儒家的“仁治”。康熙皇帝年少即位时,朝政被以鳌拜为首的辅政四大臣把持,在惩治乱党的过程中,康熙皇帝采取的是“怀柔”政策;而为了体现“仁政”,他对扰民的加征火耗之事的处理更是过于宽容,使得此风愈演愈烈,造成日后官场腐败,贪贿成风,严重动摇了大清统治的政治基础;为赢得“仁君”的颂扬,而以牺牲法纪为代价,使得根本无法有效震慑犯罪,造成国家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彼得大帝在学习西欧的时候,也模仿西欧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制制度,确立了绝对君主制。坚决维护各项法令的实施,实现依法治国的统治思想;他在施政过程中,以强硬的手段、严厉的态度对抗叛乱分子,为日后进行各项改革经营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得各种新政不会因为政治根基不稳而出现阻力。 康熙与彼得大帝的区别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 下一篇:教师的心情,课堂气氛的良药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康熙与 彼得 大帝 区别 | 2013-01-16 11:26:1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