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潜移默化” 多数人都这样认为,孩子一跨进学校,便是学校管教的事情了。认为孩子已换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孩子能否成为有用之才便是他自己的努力了,在有不少家长把孩子的前途,命运都托付给老师,依赖老师管教,而他们则整天忙于工作和事业,这是很不对的。其实,孩子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和社会度过,因此,我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德育过程,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有机联系。除了从正面教育引导孩子之外,“潜移默化”对学生的成长过程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学生的影响起着一定的能动作用。 一、学校教师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 所谓“潜移默化”,是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潜移默化”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是有深远意义的。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这里,孔子强调了要让别人听你的,首先自己应该为人师表,要求学生遵守纪律,教师本身应该带头遵守行为规范,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道义的结合,也是思想感情的融合过程。教师的行为选择,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人心道德,做为教师,实行行动与道德行为必须是学生的榜样。人民教师的一言一行,始终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举止。打个比方,一个女教师在平时生活或者在上课时都涂胭脂、抹白粉、衣着华丽,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而要求学生“艰苦朴素”,这岂不是对牛弹琴吗?其实不说还好,越说学生越糊涂。所以,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自然“此时无声胜有声”了。学生在教师的感化之后,自己受到道德教育。“欲明人者先自明”,说明了一个问题,当教师的要去教人明白道理,首先必须自己明白的道理,否则就不能胜任教师工作。因此,教师不仅应该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陶冶学生,而且要认真的组织学生开展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 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 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并不是全部依靠学校和教师。除了学校的教育之外,家庭教育更显出它的主要性。在家庭更直接的教育者是家庭成员,包含长辈与同辈人的互动作用。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是直接的,家长对子女的影响也是直接的。家庭成员言行举止、待人处事、爱好习惯、性格等等都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因此,父母行为对子女的影响致关重要。虽说人生的道路终究要靠孩子自己走,但是教育和引导孩子都是做父母的责任。父母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这种责任感也与日俱增,总觉得做父母的应多尽义务,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热爱生活、诚实友善、勤奋好学的人。 试论“潜移默化”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试论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 | 下一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表外风险问题..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试论 潜移默化 | 2013-01-23 08:52:3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