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摘 要:【目的】调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并简单分析其原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量表法,对1218名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常能体验到幸福。主观幸福感在性别、月均消费上差异显著,而在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结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依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给予有针对性的实施。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大学生 相关因素 近年来,“幸福指数”一语在社会上被广泛运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幸福美好的社会图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各尽其能”可以理解为人们潜能的充分发挥;“各得其所”可以理解为人们基本生存需要的充分满足。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1]。我国学者苗元江结合自己的研究,认为幸福感(Happiness)是人们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对自我存在状态(自我身体状况、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态)的主观心理体验,是由动机、目标、认知、情感、人格等心理因素与外部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功能状态[2]。当代大学生尽力充沛、潮气蓬勃、思维敏捷,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但他们涉世不深,缺乏磨难,他们的幸福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本文对北京地区(不计民办)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现汇报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北京地区大学(不计民办)共有67所,本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4所学校,于2011年8月连续4个周日,对其在校生进行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发放问卷1245份,收回1218份,回收率为97.84%,其中大一293份,大二303份,大三322份,大四300 北京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财产保险合同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 下一篇:白衣天使需要和谐的内在美和外在美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北京市 大学生 主观 幸福感 及其 相关 因素 分析 | 2013-02-08 16:13:2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