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不会”到“我能行”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 案例陈述 (一) 幼儿情况说明 卫宁是个内向、好静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太愿意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游戏中喜欢一个人呆在一旁默不做声,很少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中也很少举手回答问题。在一次数学操作活动中,在我讲清楚要求后,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动手操作起来。我看到卫宁手握着笔一动不动,我轻轻的走到他的身边,看到我过来了,他赶紧用双手严严实实地遮住操作材料,紧张地盯着桌子一动不动。我悄悄地在他耳边说:“你是不是碰到困难呢?”卫宁小脸涨的通红,怯怯不安地的对我说:“我不会,我不知道怎么做。”说完,头埋在了桌上。 (二) 主要经过 卫宁,男,五岁半,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性格温顺、内向,甚至有一点胆小的男孩。在集体活动中,他总是对我说:“我不会,我做的不好。”从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也很少见到他主动与老师和小朋友交流自己的想法。 看到了卫宁的这种情况后,我特别留心观察他。在活动区游戏中,班里的孩子们都喜欢去那些操作性、游戏性较强的活动区,例如:建筑区,娃娃家等。而卫宁总是独自搬着自己的小椅子在图书架上选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津津有味的看起来。一看就是半天,直到活动区结束,他才恋恋不舍的把书送回书架上。连续几天,卫宁都是图书区的常客。 这天,我拿着一本书,也来到图书区,做在了卫宁的旁边。卫宁见我坐下,并没有和我交谈,而是继续低着头,津津有味的看着自己手中的图书。见他这样,我也并没有马上和他主动交谈,在以后的第二天,第三天里,我仍旧拿着书到图书区里看。第四天,我和往常一样,拿着书坐在卫宁的旁边和他一起看了起来。卫宁一会低头看看手中的图书,一会抬头看看我,终于忍不住了,开口问我:“张老师,你为什么每天都来图书区啊?你手里的书有意 从“我不会”到“我能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对现代商务的.. | 下一篇:创新性少先队员的培养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不会 能行 | 2013-02-09 10:07:4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