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绵中的生活情趣 ——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我国的古代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源远流长,未有文字之前,已先有诗歌。之所以成就这样的辉煌,是因为我们的祖先有写诗、用诗的风尚。由于这一风尚的盛行,诗歌渗进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诗三百篇”在古代被列为“五经”之一,“赋诗言志”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上层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了我国从西周初(公元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500多年间的社会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悠悠华夏的文化结晶。《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分为十五“国风”,共有诗歌160篇,大部分来自民间而其中描写爱情的诗篇就占大约三分之一。周时民风淳朴,一些禁锢人的自然性情的礼制尚未成型,因此,古人在生活、生产中所流露的情感便显得尤为亲切和谐。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雎》)“长短不齐的荇菜,要左右来回采摘。美丽贤德的好女子,小伙子要弹着琴来亲近你。┅┅”一幅自然而又丰富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一首纯洁而又美好的爱情咏叹灿烂生辉,这也正是几千年来《诗经》脍炙人口,传唱古今而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和魅力所在。 《诗经》中抒写的爱情,与古代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这表现在诗中所描绘的意象与叙事情节当中。意象是指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的结合。在诗歌创作中,它是满怀激情的诗人在规定情境中创造的一种富有诗意、高扬个性,在想象中可以“内视”的观念形态。如徐寅所说:“未得句先须令意在象前,象生意后。”(唐·徐寅《雅道机要》)《邶风·静女》中,“┅┅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中把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寄托于“红管”“荑草”等意象之上,恋人多情,视物可如见人。物之所以可贵,是由于赠物之人可爱,爱与被爱者,因物连贯起来,浑然如一体。“我”之衷情沛然流出,使“物”也沐浴在“我”的一片爱意之中。这种深刻的感受,正是初恋的青年男女意中所有而口中所无的。诗人用美丽的诗句唱出了千百万多情男女的心声。而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意象也正是诗人对真挚爱情的表达和寄托。此外,《召南••草虫》之中“┅┅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陟彼南山,言采其薇。┅┅”以采摘鲜蕨菜、薇菜作为叙事意象而表达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召南·摽有梅》之中“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顷筐墍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是说“梅子成熟落纷纷,树上还剩七成多呀。追求我的小伙子,趁此吉日快来娶呀!梅子成熟落纷纷,端着扁筐来收集呀。追求我的小伙子,趁此时机来相会啊!”这是以成熟的梅子作为意象而表达一位未婚的姑娘求偶的迫切之心。诸如《邶风·瓠有苦叶》、《卫风·木瓜》、《王风·采葛》、《秦风·蒹葭》等诗篇之中,分别以种种生活的、自然的事物作为表达美好爱情追求的意象。这些诗以珍惜 缠绵中的生活情趣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城市管理领域行使行政处罚权的探.. | 下一篇:财务对企业的效益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缠绵 生活 情趣 | 2013-02-09 13:09:22【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