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诗歌的艺术比较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瀚海中,并立着两座光焰万丈的高峰—李白与杜甫。这两位天才,不仅代表着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盛唐的高度艺术成就,也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李白将浪漫主义推向高峰,杜甫则把现实主义推向高峰。他们都是充分继承了中国诗歌久远的传统,而登上了诗歌艺术最高境界的诗人。下面将他们的诗歌从题材、体裁、风格上做一比较。 一、题材 从诗歌题材上看,李白注重自我,描绘的多是幻境;杜甫注重社会,记录的多是历史。 李白与杜甫所走的是两条相差甚远的创作道路,李白诗作侧重于表现个人的理想和愿望,杜甫诗作则侧重于冷静地描写客观现实。李诗善于把丰富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雄奇瑰丽的意境,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杜诗也用夸张手法,也有想象,但总体来说,偏重于写实。的确,杜甫的诗歌,现实感太强了。从诗歌创作题材选择这一角度来看,杜诗的题材显然是比较集中的,稳定的,贴近现实生活的。他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天下苍生,社会国家。战争题材在杜诗中数量很大。反对朝廷穷兵黩武,消耗国力的有《兵车行》等;支持平息叛乱,抵御外侮的有《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 首》、《观兵》、《岁暮》等。“三吏”﹑“三别”中,诗人同情人民的痛苦,愤恨野蛮拉丁;杜甫有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咏的对象,往往是既联系自己,也联系时事,是情、景与时事的交融,而不仅仅是情景交融。最具代表性的是《春望》、《剑门》。杜甫还有些歌咏绘画、音乐、建筑﹑舞蹈、用具和农业生产的诗,同样贯注了作者的感情,具有时代特色。杜集中也有些诗,时代气氛不浓,个人感情较淡泊,尤其是在成都草堂写的一部分诗。这是他经过长期飘泊,得到暂时休息后心境的表现。在《屏迹》、《为农》、《田舍》、《徐步》、《水槛遣心》、《后游》、《春夜喜雨》等诗中,诗人对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动态有细腻的观察,无限的喜爱和深刻的体会。体现了杜甫诗 歌和为人的另一侧面。不论是“三吏”、“三别”,还是《丽人行》、《兵车行》;也不论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激动和喜悦,还是《月夜》,《春望》中写的痛苦和忧伤,杜甫所写的无不是那一个时代的民情世态,发的无不是深沉恳挚的家国之慨。总也忘不了对世事人情的关注,总是一幅悲天悯人的侠义心肠。所以,杜甫被称为“诗史”是当之无愧的。而李白身受自由灵幻的道家思想的影响,其诗歌与杜甫有着明显的差异。李白诗以浓郁的浪漫主义为基本特征,其题材李白多名山大川,雄山奇水;是广阔的,多变的,甚至是离奇的。天上人间、陆上海底、神话历史、梦幻现实,全是其笔触所及。如组诗《古风》多咏史之作,其中咏怀了秦始皇、鲁仲连、严子陵、燕昭王等各类历史人物;《远别离》写的则是帝舜与其二妃娥皇、女英的凄美传说;《日出行》写的又是鲁阳驻日的神话故事;《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写梦景的绝唱,展现了与人世意味迥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蜀 李杜诗歌的艺术比较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零售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战略分析 | 下一篇: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比较之我见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李杜 诗歌 艺术 比较 | 2013-02-10 11:45:5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