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践策略 课题研究意义: 语文课是一门主课,语文课的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着整个素质教育的成败。 根据《纲要》的精神,中小学语文教育无疑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否则,难以走出“低效率”的怪圈。庄文中先生说:“语文素质,除了理所当然包括语言、现代文读写,文学欣赏等能力外,这里主要指同语文相关的民族文化素质:民族当代文化素质,民族文化传统素质、民族审美情趣的素质、民族精神的素质。”(注:庄文中《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定新教学大纲》,《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第2期)在谈到语文素质的重要性时,庄先生把它提到这样的高度:“民族的根石民族文化素质,民族文化素质的根石语文素质,所以语文素质是民族的根之源。”(庄文中《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和制定新教学大纲》)而所谓语文素质教育,就是依据教学大纲,凭借语文教材及课外读物,通过教学及课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和人文素质的教育过程。 加上近几年来各国学习中文热潮的掀起,很多被派往国外执教的中文老师更是深有体会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对国人进行语文素养的熏陶?如何让对外汉语教学的人员用语言传播中国文化?这就必须让各界的教育人士,特别是语文教育人士来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因此,本文将以国内学校对语文素养教育熏陶存在的必然性和以此引出的各种实践问题为主轴,以我国现实社会中对外汉语教学人才的输送及培养为副轴,结合前人对语文素质研究的成果来拓展性地讨论语文素质的内涵及实践策略。 论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实践策略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培养孩子的“音乐细胞” | 下一篇:论语文教学的创新思维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语文 素质教育 内涵 实践 策略 | 2013-02-10 12:32:5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