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的确,幼儿期是一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并且形成的一些习惯非常牢固。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幼儿学习的榜样,并在生活中着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引导并帮助幼儿长期坚持某一良好行为;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生活习惯 以身作则 家园同步 【正文】: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家长过度爱护,家长们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将来能考上大学,读研当博士,那才是出路。那样才能财富不断,就会有很多人来为你服务,从而从不注意锻炼他们自己的动手能力。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包办代替。许多小朋友吃饭时要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喂,有些家长为了哄孩子吃饭,追着孩子喂,孩子做到哪喂到哪;孩子便后帮他们擦屁股,穿脱衣服,大人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性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而且,现在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自身的示范作用,东西乱放、乱丢,家里面乱糟糟的,其实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生活在这种家庭里面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习惯自然较差。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已经是自己穿脱衣服、叠被,自己整理床铺了。可是放了一个暑假或一个寒假回来,衣服说不会穿了,被子也不会叠了,出现这种现象,问题出在家长身上。孩子回家以后,家长什么都替他们代劳了,把孩子的练习机会都剥夺了,时间一长,孩子产生了依赖性、堕性,从而出现了“退化”现象。 如此这般,父母的辛苦,幼儿受害,我们着急,急在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急在如何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教育行列中来,让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互相利用各自的优势,分别主动地同步对幼儿实施教育从而产生综合化教育效应。于是,对本园幼儿的生活习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针对实际情况,探求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从而为幼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幼儿心理健康之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 下一篇: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 良好 生活 习惯 培养 | 2013-02-10 18:33:2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