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体会 语文教学各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纵观语文教材,课文中富有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优美深邃的意境等,这些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而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知识的学习,内容的把握,还是语言的分析,课堂形式的设计等,审美都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方面面,真可谓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们可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欣赏、判断美,从而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获得无穷的美感享受,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获得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审美教育?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 一、创造美的氛围 氛围,简而言之,就是气氛和情凋。教学活动中,人的活动、人的情感主要表现在学习主体一学生身上。他们活动的主体性、情感的活跃性,又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所以,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 1.教师应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来营造氛围。语文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关于语言的一门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无疑应是语言应用的典范。语文教师在传授过程中使用规范、简洁、幽默、严密且富有情感的语言,是“粘”住学生的最好的手段,也是创造课堂教学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优美的语言再加上丰富的表情语言,更能直接打动学生的心灵。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毕安曾说:一个信息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音调和表情属非语言行为,但在一个信息的总效果中占很重要的成分。据调查统计,课堂信息交流的效果与老师非语言的使用是否具有美感成正比。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音调,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变化而变化,向学生传递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 2.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声音、图像把课文中所描绘的形象,生动、直观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可以直接用感官去感知,能加深情感的体验,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内容中所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都能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的知识信息的同时,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3.简明的板书、板画也能创造美的氛围。板书是教师在认真分析、处理教材的基础上,以简明、精练的文字,将课文内容提纲列举在黑板上的直观教学手段。好的板书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复习、巩固知识,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笔记能力,同时,还能给学生以美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简明的板画也一样,能形象、简单地把课文内容以直观形式再现学生面前。如在教学《小儿垂钓》一诗时,我将一幅小儿垂钓图用简笔画勾勒出来,展现在学生面前。诗画结合,一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可爱儿童形象,在学生心目中就活起来了。可见,板画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课文的画面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美的氛围能够使学生接受语文教育成为一种自觉活动,使语文美育的过程更活跃、主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读课文,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体会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在中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 | 下一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合作..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语文教学 进行 审美 教育 体会 | 2013-02-10 18:38:0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