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对策 网络购物的飞速发展不但没有扭转传统购物中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而且它使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地位更加悬殊,致使网络交易中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屡屡发生。消费者权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进行保护,是人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但在当中消费者所得到的保护却日益降低。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通过网上宣传了解商品信息、通过网络定货、通过电子银行结算、由配送结构送货上门,整个交易过程,除了送货外,都是在虚拟空间完成的。消费者既不与商家谋面,也无法直接接触到商品,这样就自然会产生如何保证消费者能充分获得信息并保证该信息真实性。 一 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 近年来,我国网商群体从400万迅速增长到2000万的规模,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开拓交易市场,成为一股迅猛的潮流,但网络交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成为其发展的阻碍,亦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严峻的挑战。如网络购物的侵权问题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点,其中对B2C和C2C交易中的投诉占大部分。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2005年,涉及互联网的投诉达7189起,与上一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96.3%,增幅居各类投诉的首位。事实上,网络销售坑骗消费者事件的实际发生数要远远高于这一数量,因涉及金额不多或不法商家无迹可寻等各种因素,多数消费者放弃投诉的权利。如此众多的网络欺诈必然导致消费者对它失去信任与信心。因此,在尊重网络交易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从法律及相关层面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对推动我国网络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国际通行的规则是将消费者定位于个人。从目前法学理论界的观点和世界各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惯例看,消费者的主体资格只限于个人,例如:《牛津法律大辞典》解释是,消费者是指那些从经营者处购买、获得、使用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消费者政策委员会定义为,为个人目的购买或使用商品和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欧盟消费者远程合同指令》定义为,非出于商业、买卖、职业目的而缔结合同的任何自然人。 二 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即不能接触到商品,又不能和商家当面交易。货物的质量是一个大隐患。隐私是自然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上述隐私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传统购物中,消费者无须披露个人信息,因此消费者的隐私权很难受到侵害。但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在经营者预先设置的表格中填写个人信息是购买商品的前提条件。 在网上进行交易,为了节省时间,格式合同被大量使用。无论是网上银行、网上购物还是网上服务,网络争议的责任认定是解决争议的前提。不管出现错误或服务不能的原因来自黑客袭击还是系统失灵,也不管我们怎样谴责黑客或者抱怨软件,责任终归要有人来承担,那么是由经营者承担风险,还是消费者自认倒霉呢?这显然既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网络购物的特殊性也为经营者利用格式合同逃避责任打开了方便之门。经营者往往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利用格式条款减轻或免除自己的责任,加重消费者的责任或者限制甚至剥夺消费者权利。 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对策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辨析 | 下一篇:电子商务下的消费者隐私权分析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电子商务 消费者权益 保护 对策 | 2013-02-10 18:58:51【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