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问题学生的心理疗法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总是处于不断的互动之中,因此,要求各方面都具有交流信息的积极性。而今,有不少学生在教师面前,不讲真话,不肯透露心中的秘密,产生隔膜,个别学生自我闭锁,心理压力忒大,有时还造成惨重的“悲剧”。究其原因,大凡这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或胆小,对老师有畏惧感;或偏见,不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或过激,对老师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如何建立民主、和谐、轻松的新型师生关系?我在多年教育管理工作中体会到:运用“心理疗法”颇有收效。 激励法 不论何种性格的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关爱、鼓励、体贴。只要你能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去努力疏导,都能做到师生心心相印。胆小、细心的女孩,你可封她个“细心标兵”的美称,多让她发言机会,给她壮胆;顽皮、粗心的男孩,你可以结合教学给他讲华罗庚等科学家的故事,帮助他树立“男子汉”的信心。学生觉得老师情真意切,体验到老师的关心、激励,就会主动地和老师接近。 曾有这样一位女生,刚进高一时,课上从不主动要求发言,有时被动发言,总是结结巴巴;课间老师找其谈话,往往是点头或摇头,最多不过是只言片语而已。尽管她听讲聚精会神,作业一丝不苟,然其学习成绩提高不快。老师意识到,缺少与他人尤其是老师的主动交流,束缚了其思路的拓展,压抑了其热情的激发,而这一缺憾必将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经过了解得知,由于家庭等因素,这位女生长期以来一直过于胆小和内向,害怕与人交往,“懒”得与人沟通,形成了自我封闭型的心理亚健康状态。通过观察,老师发现她特别细心,在作业和考试中,基本上没有粗枝大叶而出错的情况。闪光点找准了,工作的切入口就打开了。老师由隐而显地采取了多种形式,逐渐“放大”其亮点。从总结公布各科作业出错原因入手,将细心的这位女生推入全班学生的视野;以细心为话题增加与这位女生的沟通,并在全班对其进行表扬;再以老师“导向”和学生“公选”相结合的方式,推选她为班级的“细心形象大使”,让大家学习其细心的品质;鼓励她发扬优点,并对此进行总结,奉献给全班同学,共同进步;心理给她提供发言的机会,庆祝“五、四”青年节的演讲比赛,果断地将本班唯一的名额给了她,同学们都挺支持,她也不负众望而荣获二等奖。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位女生基本消除了与老师交流的心理障碍,终于能主动自然地与同学和老师沟通了。 宽容法 教师心胸要开阔,不去计较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去计较学生对自己的态度,特别当学生犯了严重错误,自己感动惭愧时,教师决不能采取过急行为。宽容不等于放纵,而是要善于把握“火候”,耐心等待,一般采取“冷处理”为宜。 目前,上网、迷恋网吧,网上发泄,结识网友,厌学,约见网友,逃学。这是部分中学生网迷行为下滑的轨迹。他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尽管学校三令五申严禁进营业性网吧,并三番五次对其批评批评教育,但他却越陷越深,边停课检查都毫无悔意,跟老师的对立情绪越来强烈,乃至从家中偷钱出去,日间旷课,夜不归宿。问题发展到这个地步,老师做了这样的思考:学生犯了错误而且是严重错误,好比是染上了黑点;而此时正面“出击”,穷“追”猛“打”,则无异于在放大黑点,往往事与愿违,势必加重师生间的隔膜。于是老师决定,缩小乃至“忽略”其黑点,让他恢复正常上课,并耐心进行教育。起初与他接触, 论问题学生的心理疗法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 下一篇:论网络语言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问题 学生 心理 疗法 | 2013-02-10 20:36:45【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