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一般认为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六个方面;非智力因素是指与认识没有直接关系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动机、目标、信念、世界观等方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内科王新良根据心理学研究,学习者在学习中的表现,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心理活动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只有两者处于最佳状态,幼儿的智力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一、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詹姆士通过调查发现,一个人平常表现的工作能力水平与经过激发可能达到的工作能力水平之间存在着大约60%左右的差距,这充分揭示了非智力因素在挖掘人的智意潜力中的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还表明:在学习中,智力因素起着认知作用,而非智力因素则起动力作用。要使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离不开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参与。 幼儿智力的开发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的全新成功学创建者拿破仑·希尔说:“热忱是促使你采取行动的重要原动力,而自制则是指引你行动方面的平衡轮,它能帮助你的行动,而不会破坏你的行动”。由此可见兴趣、动机、情绪、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成长中的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幼儿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努力去学习;产生了制作的兴趣,才会乐此不疲;产生了探索的兴趣,才会积极思考。 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发展的可靠保证,因此,在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时,只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良好的培养,才能真正保证达到早期开发幼儿智力的目的。 二、当前幼儿教育中的误区及非智力因素欠缺的表现 一方面,由于家长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总想让孩子在某些方面出人头地,因而往往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另一方面,有的幼儿园不顾教育原则,盲目迎合家长,加大知识教育,却淡化了非智力因素教育。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非智力因素教育的氛围淡漠。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家长和教师缺乏应有的认识和必要的知识; 二是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对幼儿应有品质的培养,如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兴趣、求知欲望,毅力等; 三是非智力因素培养难以形成合力。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本身四种培养途径,往往存在互相抵消教育效果的现象。 三、幼儿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原则 1、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是指在对幼儿实施教育过程中,各种因素和力量要一致,不然将会使各方面教育力量相互抵消,又容易使孩子形成双重人格。非智力因素诸方面表现在幼儿身上是具有不稳 论幼儿教育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语文教学中古代诗文的鉴赏策略 | 下一篇:论学校食堂的管理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幼儿教育 非智力因素 培养 | 2013-02-10 20:40:3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