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由于企业信息化程度、计算机网络、信用制度、物流配送体系以及法律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差距,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1995至1998年一直是我国电子商务的“启蒙教育”阶段,那时中国电子商务的主体是一些IT厂商和媒体,尤其是以IBM为首的IT大厂商,它们以各种方式激发和引导中国民众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兴趣和需求,推动电子商务技术的介绍、应用与发展,为中国电子商务后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1999年随着国内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和网站的大量涌现,我国电子商务才进入到广泛而务实的发展阶段。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网络化和知识经济的社会,信息产业将成为国力竞争的焦点,也是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直接影响着国家在新世纪的生存和发展。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因其具有超越时空界限、双向信息沟通、交易手段灵活和交货方式快速等特点,将改变传统的贸易形态,为经济发展提供原动力,成为各国国民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增长点。因此,许多国家都将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新世纪的一项重要国策。而发展电子商务必须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并举。 随着因特网在全球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开始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着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企业迅速崛起,生产企业、零售企业、金融服务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 我国电子商务总体发展现状显示前景辉煌 2010年1月15日,CNNIC在京发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预示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消费者的数量进一步增加,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潜力巨大。报告显示:商务交易类应用的用户规模增长最快,平均年增幅68%。其中,网上支付用户年增幅80.9%,在所有应用中排名第一,旅游预订、网络炒股、网上银行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分别增长了77.9%、67.0%、62.3%和45.9%。中国互联网影响显现从娱乐化向消费商务型转型的趋势。资料显示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巨大。 一、我国电子商务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市场环境不成熟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起步较晚,尚不成熟。例如我国的电子商务法规滞后,虽然已经有相关的数据签名、电子合同的法律法规,但不完善,法律法规更新的速度远远不及电子商务千变万化的发展。目前市场不成熟,社会化信用体系还不完善,交易行为缺乏必要的行业自律和严厉的社会监督。消费者的消费观念问题,与电子商务发展不相适应。 2.企业主体自身问题 电子商务发展需要企业先进的管理水平,但是很多企业经营方式相对陈旧,网络意识还很淡薄,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没有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以及行业的电子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还很不理想,虽然有高达80%的中小企业具有接入互联网的能力,但用于业务的只占44.2%,只有16.7%的企业有自己的网站,14%的企业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52.3%的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应用,其核心业务的应用低于10%。因此,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且极其重要。 3.网上交易安全技术不成熟 我国电子商务的应用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 | 下一篇: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思考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我国 电子商务 应用 现状 前景 分析 | 2013-02-11 10:20:06【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