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体会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语文教学吹进了一缕春风,语文教学总体上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崭新面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仍有一些倾向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语文课程改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对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冷静、理性地思考,用心寻找良策,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健康发展。本文提出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坚定课程改革的信念 一个世纪以来,语文教学在国外教育思想和国内教育实践的影响下,经历了波折和艰辛、迷惘与傍徨,而今终于跨越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语文课程改革是语文学科本身的一个突破,我们应该放下疑虑,树立肯定的信念。 (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这场旨在“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的语文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为此我们要做到坚定语文课程非改不可的信念,排除干扰坚定信念,我们要改变过去的传统理念,排除对课程改革的抵触心理、畏难心理、观望心理,要坚信语文课程改革是发展的语文课程、是应被我们所理解的所接受所实施的,而非是怀疑的反对的和抵制的,我们要用系统的、发展的辨证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复杂关系,尤其是对于现下出现的“非语文”和“泛语文”现象加以认清和排除。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虽然人文性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但凡事有个度,一旦超越就会毁坏原有的系统结构,引起错误的观念,所以教师应该自觉的抓住语文的缰绳,不能偏离语文的教育轨道。 (二)新课程理念构建 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是人们行为准则的基石,对于一个新的事物一种新的观点理念是先导,只有接受理解这种事物的理念,才能够付诸实践,所以在课程改革之初,理念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深入的理解其精髓,才不会出现急功近利似是而非不切实际的套搬套用的表面化教学模式。只有提高课程实施者的认识水平和主体能力,使他们对课程理念有清晰的把握,才能够使他们从本质上理解新课程接受新课程进而实施好新课程。 (三)改变语文教师教学观念 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授课模式和方法,一线的语文教师要摒弃那些传统的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观。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接收,应该把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教师始终滔滔不绝的讲演,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自己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言语实践及其内心的独特体验,只有这种课程主体意识的觉醒,才能使语文教师“从课程外在于‘我’到课程同化于‘我’,从课程‘役’我到我‘驭’课程”。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原则指引下,根据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教学,促使学生进行自觉的、积极的、有兴趣的学习,实现最佳教学效果的手段。作为小学教师,要能在新课程实施中胜任教学工作,除了“全教”,还必须要做到“善教”。 新课标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就是说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实际,拓展、删减、修改、增加教学内容,调整教材顺序。但这都必须在读懂文本,理解和吃透教材的前提下进行。教学中首先要用好教科书,凭借教材培养学生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能力。要防止忽略教材内容、要求,忽视对课文的研读,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或安排其他活动的做法。 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体会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怎样有效管理农村学校 | 下一篇:园长如何解决管理中的两难境遇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小学 语文教学 体会 | 2013-02-11 10:38:0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