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伤逝》看鲁迅的婚恋观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描写男女恋爱的小说。小说从多方面反映出青年知识分子个性解放问题、妇女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婚姻家庭问题。深刻地揭露了子君和涓生两人的自由恋爱走向悲剧的原因。笔者将尝试从《伤逝》的悲剧原因中去探析鲁迅的婚恋观。 在我看来,导致涓生与子君爱情悲剧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传统道德和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 涓生和子君从自由相爱到同居,至始至终都承受着巨大的传统道德和社会舆论的压力。20年代,一部分知识分子接受了自由解放的思想,可是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大部分中国人的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子君和涓生的交往,一开始就遭到了父辈们的激烈反对,并最终导致了双方关系断绝,而涓生也与不能接受他们的朋友绝交了,最后他们只能靠自己了,而他们的爱情终究为封建传统道德社会所不能容忍,涓生的差事也丢了,传统道德和社会舆论是造成他们经济压力直接的原因。 说到传统道德和社会舆论的压力,我们不难联想到鲁迅就是其中受害者之一,封建思想和观点也是影响鲁迅一生婚姻幸福的最大最重要的因素。我们知道鲁迅于1906年在母亲的催逼下与传统的旧式女子朱安完婚。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呼唤女性的觉醒和独立,主张自由恋爱和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的他,永远也不可能去接受一个裹脚不识字的旧式女子为终生奋斗的伴侣。这段无爱的婚姻带给他的残害与痛苦他是很少向人提起的。鲁迅在1910年给许寿裳的一封信中透露了这方面的消息。在这封信中,鲁迅谈到自己的工作时说:“仆荒落殆尽,受不解书。惟搜采植物不殊曩日,又翻类书,荟集古逸书数种,此非求学,以代醇酒妇人也……”这封信告诉我们,鲁迅之所以搜采植物标本和荟集古代逸书,进行抄录校勘,不是为了“求学”,而是用来“麻醉”自己的婚姻生活的大痛苦。 可见,鲁迅对封建婚姻是十分反感和憎恨的,他反抗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同时也勇敢地去追求自由的恋爱。 鲁迅是一个感情敏锐、思想深刻的人,虽然他很是希望让“明月”来驱散他生活中寂寞的阴云,但也夹杂着中年人的踌躇与忧思,他不可能不考虑到他和许广平的爱情将会遇到怎 从《伤逝》看鲁迅的婚恋观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从诗、散文、词三方面看苏轼对北.. | 下一篇:创设冲突情境 实施美育教育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伤逝》 鲁迅 婚恋 | 2013-02-11 11:37:4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