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关小学美善相谐教育建设的分析 我们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的一个重点研究课题:欣赏型德育模式。该研究是对现行说教灌输式的低效益教育的全新尝试,力图将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运用艺术化策略加以改造,使之成为一幅美丽的画,一曲动听的歌,那么与这幅画、这首歌相遇的人就会在“欣赏”中自由的接纳这幅画、这首歌及其内蕴的价值观。大关小学结合学校的百年文化积淀,由最开始的任务式、经验式办学到艺术特色办学,再提出文化品牌引领学校办学,追求美善相谐的教育,并从2002年开始进行这种课题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本文将从什么是美善相谐教育,美善相谐教育的特点,美善相谐教育建设中教师的素质要求,艺术活动的运用,以及实施这一特色教育建设带来的成果展开分析。 一、什么是美善相谐的教育。 拥有百年历史文化传承的大关小学。追求的不仅仅是艺术教育。而是将人生建立在美的境界上,培养学生有自由的人格人性和塑造他们全面发展的人格。主要通过高效的教学效益,让学生具有美善的底蕴,然后通过丰富的艺术活动,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向善,最后通过鉴赏已经实践的欣赏型德育模式,让学生在善的养成中丰满美的内涵,这就是美善相谐的教育。 二、美善相谐教育的几个鲜明特点: (一)自主性和能动性 科恩指出:“自主有两个尺度,第一个尺度描述个体的客观现状、生活环境,是指相对于外部强迫和外部控制的独立、自由、自决和自主支配生活的权利和可能;第二个尺度是对主观现实而言,是指能够合理的利用自己的选择权利,有明确目标,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进取心。自主的人能够认识并且善于确定自己的目标,不仅能够成功的控制外部环境,而且能够控制自己的冲动。”大关小学通过创设艺术化得氛围,引导学生自己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欣赏,从而把欣赏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不仅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同时也是促使他们自我感悟的动力。 学生的能动性首先主要表现在他能够根据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社会的要求。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并在此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努力完成实践活动。其次表现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并且与原有的道德认知进行重新融和,从而实现美善的提升。 (二)情境性与生活性 在充满美感的生活化情境中,美善相谐的教育通过活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能够受到教育。只有在充满美感的情境中才能使学生“触景生情”,主动地参与到德育的实践中去,让他们在愉悦的活动中体验和升华道德认知。 (三)针对性和灵活性 大关小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方法,加以灵活、合理、科学地运用,从而实现既能达成目标又能符合学生特点的一箭双雕之功效,充分体现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的结合。 (四)审美性和艺术性 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他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而感到满足”音乐是艺术的的重要形式,从这些 杭州大关小学美善相谐教育建设的分析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杭州政府发放消费券的利弊分析 | 下一篇:汉语言文学专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杭州 大关 小学 美善 相谐 教育 建设 分析 | 2013-02-11 12:12:1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