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识字教学的激趣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国标本语文实验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识字时间提前了,并且实行识写分流。识字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包括韵语、儿歌、谜语、数字组成的韵语、新三字经等。要求认识的字多,会写的字相对少一些。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可是,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识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成为一种乐趣呢? 一、激发兴趣,个个乐意学 爱因斯坦说过:“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了。小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喜欢游戏,爱交朋友。教学时可以将所教的生字形象地称为“字宝宝”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这样,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实际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谁能正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谁又能准确地送它回家呢?这些自然亲切的称呼很容易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会随之高涨。小学生还爱听故事,喜欢看故事、童话,如果讲一点与要学的这个生字有关的小故事或给学生介绍有关这个字的小典故,学生必定欣然接受,甚至还会津津乐道,这样,所学的字也就根深蒂固了。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影响了,所以巧妙地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顺应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之中去。 二、变换形式,快快乐乐学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安子介曾经说过:汉字是一个爱丽斯仙境般的领域,每一个转弯抹角就有一段故事。儿童低年级时的创造性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在教学中,如何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段小故事,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精彩呢?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还是占着强大的优势。要想在整个活动中始终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的形式进行了,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变换学生的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切合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游”字,我设计拆字游戏:“ 氵”表示游泳要在什么地方进行?(水里与“ 氵”有关)中间的“方”字谁来说说你的想法?(因为游泳池大多数都是方的)“ 人”表示什么?( 像“人”字人去游泳)下面为什么是“子”呢?(古代“子”表示男子,只有男子才可以游泳。)这样一引导讨论,“游”字的结构和意思之间产生了一定的联系。也不会再把“游”字写成“氵放”了。又如儿歌是学生最乐意诵唱的,识记汉字最好。“晴”字,是指天空没有云或云很少的天气;而“睛”指的是眼珠子。这二字怎样变成儿歌来记忆,我首先让学生自编,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请大组上来汇报,通过比一比,赛一赛,学生把这两个字编成这样的儿歌:“万里无云天气晴,天空太阳红又红,双目明亮是眼睛,爱护眼珠如生命。”当然还有很多形式,可以用简笔画、猜字谜、编故事、对口令、摘苹果、找朋友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巩固识字练习。 三、教给方法,人人学会学 论识字教学的激趣法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苏轼的诗歌理趣 | 下一篇:论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识字 教学 | 2013-02-11 14:37:5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