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想象思维训练的体会 作文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而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掌握并运用联想与想象。可是,中学作文教学一般要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想象思维的训练,以至于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注重想象思维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想象思维的训练。 一、作文教学中有关想象力的现状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每次布置作文,学生总抱怨没什么可写的,自己在评阅的时候总觉得学生作文内容干瘪,主题肤浅,有昏昏欲睡的感觉。上述问题和现象可以说是当前中学生作文中的通病。究其原因,除了学生缺乏想象力外,老师也是有一定责任的。 (一)教师教学的思维定势 孩子们的纯真和奇思妙想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的世界是异想天开的世界,因而他们不会像成人那样为常情常理常事所束缚。对生活,对文学,他们有着完全迥异于成人的视角。在一次期末考试中,一位学生写到自己同一只乌龟生活在一起的经历。且不说文章的文笔措辞,但其构思独特,新颖有趣,也堪称佳作。可阅卷组老师只给他勉强及格分数。问及原因,他们不无遗憾的说,这篇习作想象不够合理,人怎么能跟乌龟生活在一起呢?如果在末尾加上“原来是一场梦”之类的话就通了。另外他写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是呀,读惯了学生们口号似的写作,也总喜欢在学生作文后面加上一句有思想有内涵的评语,于是,学生们胡作文中就出现了“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的程式的结尾,这种贴标签,加帽子的文章已是司空见惯。由于教学习惯和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影响,我们很多老师在习作指导时往往局限于同向思维,致使学生思想变得僵硬,缺乏想象力。 (二)过分拔高的写作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年龄越高,写出来的想象作文雷同胡越多。有的孩子语言优美流畅,构思合情合理,但写出来的像议^论文。为避免这一现象,作为老师,在作文指导的时候,不要轻易对学生提出想象要合情合理的要求。如果孩子们总是在揣摩自己的想象是否合情合理,他们的想象就会变得沉重而呆滞,灵性尽失。我们要宽容孩子们的异想天开,很多时候,正是那些超乎常理,出人意料的想象,才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只要孩子们的想象不是反人类的,不是庸俗无聊的。如果真是出现这种倾向,教师应当通过评改与孩子对话,适当引领。 二、想象思维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作文教学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学生文思敏捷,视野开阔,文章如行云流水,有的学生则思路狭窄,思维闭塞,文章如死水一般。前者对于写景抒情抑或记事,都能达到思维连贯,言辞达意。而后者写景抒情往往不能有机糅合,情是情,景是景,记事则是记事,不达要领。造成以上差异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语言功底,人生阅历以及视野高低优劣有关外,是否既有丰富的想象力也是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因此,想象思维对于学生写作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所谓“想象”,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它是人脑的在一种素质,使一种心里过程,是由生活中医学感知的事物联想另外事物,或是在感性基础上由大脑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能力。“想象”运用在学生作文实践中是写作的心理基础,是沟通学生思维和写作素材的智慧桥梁。我们大可把’想象“喻为学生思维的”彩色翅膀“。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在积累素材的同时调 作文教学中想象思维训练的体会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浅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 下一篇:众人皆醉,我独醒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作文 教学 想象 思维 训练 体会 | 2013-02-12 11:21:3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