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之曹操忠奸论 近期再次读了《三国演义》,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从讨董卓,平黄巾,战袁绍,克孙权,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到曹操改革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开荒屯田,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汉末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得到稳定、恢复和发展。这些无不显示了曹操的文韬武略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奸臣能做到这些。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忠臣,由于《三国演义》和旧戏的影响,却背负了千余年“奸臣”的罪名。本文将从曹操一生的经历中,去探讨曹操“忠”与“奸”的问题。曹操,可以说是文武双全,既有克敌制胜之功,又有定国富民之术 ,《三国志》称其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下面就将自己对曹操是忠还是奸的一些感受总结如下: 一、显赫的家世 曹操出生在一个很显赫的家族,其曾祖父名叫曹节,字元伟,道德品质高尚,很受时人尊敬。这为曹氏家族赢得了较好的声誉。有一次,邻居家丢了一头猪,巧合的是,这头猪与曹节家的猪长得很相似,这家人便把曹节家的猪当作自己家丢的猪领走了,而曹节却不与其争辩,任凭这家人把猪带走。后来,这家人的猪又自己跑回来了,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错要了曹节家的猪,这家人非常惭愧,于是便把领错的猪给曹节家退了回来,并表示了歉意。曹节微笑着接受了本来就属于自己的猪。这件事说明了曹节这个人的为人,他的这种德行深受乡亲们称赞,大家给了他很高的评价。祖父曹腾身为宦官,虽然在皇宫中人们评价甚高,而且也深得太子和皇帝的器重与袒护,本人又很勤勉,权力也很大。所以,在当时来说,曹操的家世是很显赫的。 二、童年初显过人智谋 还是在童年的时候,曹操就显得机警伶俐,聪明过人,善于权变,任侠放荡,悠游自在。而且不务正业,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注意他。但是,他的叔叔却对他的这种行为却非常不满,多次告诉曹操的父亲要他限制曹操的行为。曹操对叔叔的这种做法十分生气,决心给叔叔一个恶作剧,以消除叔叔在父亲面前对自己的影响。曹操还非常勇敢,十岁时,在谯水洗浴,遇到了一条蛟龙,曹操奋力搏击,迫使蛟龙潜入水中逃走,之后曹操继续洗浴,直到洗浴完毕轻松回家。曹操并未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后来有人看见蛟龙后吓得迅速奔跑,曹操却笑着称蛟龙为蛇,说:“我曾经被大蛇攻击还不害怕,你就被蛇吓成这样!”大家连忙追问他,才知道他还有这样的经历,都为曹操的举动感到惊奇。童年的曹操虽然任侠放荡,无所顾忌,但是,在这些独具慧眼者的心目中,曹操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这些人的评价,代表了曹操性格与思想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独立特行的个性、狂放不羁的思想和无所畏惧的精神,这些因素为曹操日后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勇武辉煌的一生 20岁的时候,曹操被举为孝廉,任命为郎官,任职洛阳北部尉,开始步入仕途。按照汉朝当时的规定,每郡20万人中才推举1人为孝廉,所以人们以举孝廉为荣。因此,曹操能够被举为孝廉,也说明了公众对曹操的评价与认可。尉官主管地方治安。曹操初入仕途便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能力。为了维护社会治安,曹操在四面城门边各悬挂上了10余枚自造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曹操忠奸论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一千零一夜》中表现商人和航海.. | 下一篇:《红楼梦》读后感—林黛玉的悲剧..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三国演义》 读后感 曹操忠 | 2013-02-12 11:24:4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