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教育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总结 学前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学前教育目标不是一句口号,它需要具体的途径来实现,应该体现在幼儿园所各年龄班的教育任务和具体目标上,教育目标需要细目化,逐级分解,落实到学期、月、周、天的教育目标中。这样就可以把教育目标贯穿到教育实际工作中,使我们在每天组织幼儿进行每一个活动时,都有明确的目标。总之,学前教育目标最终是通过每天的教育工作来实现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实现幼儿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是学前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推动者,她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如有的老师认为听话、不乱闹的 孩子是好孩子,她会按照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这样在某种程度上会压抑幼儿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教师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教育主张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而是应该按照社会认可的教育主张和观点来对幼儿进行教育。我是一名幼儿教师,通过学前教育的进修,在老师的指导教育下,我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更进一步懂得何谓教师的师德、教师的素质。总结如下: 幼儿教师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幼儿教师必须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明确幼儿教师工作的意义,积极主动、创造性开展本职工作。爱护、尊重、信任幼儿,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和进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确处理与社会特别是与幼儿家庭的关系,共同创造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幼儿教师要做好助教工作不仅应有一定的文化专业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有一颗纯洁的爱心,这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做好幼教工作的首要条件。首先,爱是幼小儿童身心健康的精神需要。有爱心的教师能为幼儿身心发展提供精神营养。爱学生是教师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而幼儿相对于学龄儿童,更需要以爱心滋润幼小的心灵。其次,幼儿教师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幼儿应在充满着爱的精神环境中接受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各种教育手段的运用固然很重要,然而 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更为重要。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首先依靠教师的爱心。教师有爱心便能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氛围,使儿童产生安全、愉 快、积极的情感与心理状态,促使他们更乐于去观察、尝试、探索与创造,从而发展他们的智力。所以,教师的爱心是一种具有动力作用的心理 品质。另外,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做到对孩子循循诱导,耐心施教。有的教师看来似乎"能力强",把孩子管得"乖乖"的,但由于缺少一份爱心,方法简单粗暴,没有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这样的教师实际上是不可能真正教育好孩子,相反还会损害幼儿的心理健康。再有,幼儿教师只有爱孩子才能做到"一切为孩子",精心照顾孩子。"一切为了孩子"是幼教工作的宗旨。幼儿教师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社会情感。这 种爱既要具有母亲般的细腻、真诚,同时又要具 有理想的光彩。这种爱不娇、不溺、不偏、不倚,不以家长对教师的态度如何或家长的地位高低而变化。幼儿教师的爱心首先产生于教师对幼教事业的正确认识与忠诚。教师只有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才能将爱洒向孩子中间。幼儿教师的爱还产生于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这就需要在实践中经历一个自我修养的历程,需要树立乐于奉献,不重名利的崇高意识,安心于幼儿教育这平凡而有意义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把真诚的爱献给孩子。 (二)幼儿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关于学前教育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总结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关于学习教育管理指南的体会 | 下一篇:关于网络营销的学习心得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关于 学前教育 幼儿教师 专业 素质 总结 | 2013-02-12 11:59:39【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