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摘 要] 近些年来,国家和社会为了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相继出台了一些法律、政策,然而,在校未成年犯罪却呈上升趋势,而且逐步出现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团伙化、高智商化、暴力化等新特点。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但是有些却因种种原因过早早凋谢,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 未成年人犯罪 原因 特点 预防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特点 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产生原因看,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1、未成年人自身素质不高,认知能力低,抵御能力差。例如:(湛江日报)王某、黄某某,均是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在某中学读初中,在上小学和初中时,都是父母的乖孩子,老师的好学生。自从认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朱某后,他们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经常逃学,并多次离家出走,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2、家庭的教育与关爱不够,导致青少年过早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例如:(湛江日报)在法官审理抢劫案时,所了解到未成年人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都是因缺乏父母的关爱,感到很孤独,如父母离异、教育、监护不力,父母、监护人有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而有的家长没有注重小孩的身心发展,教育方法也不对,便结识了街上一些和他年龄相仿的人,和他们一起打架、喝酒、抽烟,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法官们希望为人父母的家长们要切实承担起监护人的职责,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尽心尽力。 3、学校对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力,在德育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上存在薄弱环节。片面的追求升学率,疏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尤其是对“双差生”的冷落或歧视等,例如:现在有一些学生,不是以“学了多少知识,取得优异成绩”为荣,而是以吃喝玩乐为荣。学校将一些“坏”学生开除或劝退,实际上是将问题学生推向社会,这是推卸责任得表现,这些学生出到社会后没有学校的管束很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4、社会不良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力剧。例如社会上网吧和游戏机室等都会造成未成年人年小贪玩,无心向学,沉迷网吧,虚荣攀比,结识损友,就是因为受外界种种影响,使他们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犯罪,尤其是未成年人犯罪,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犯罪的发生和变化,犯罪的原因和危害后果,均具有社会性、综合性,是社会上各种消极因素、不良影响,恶劣环境等在未成年人身上综合作用的结果。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 | 下一篇:如何优化数学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如何 预防 未成年人 犯罪 行为 | 2013-02-13 11:21:3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