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艺术的比较 [摘 要] “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是中国两种诗歌流派------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两位宗师的诗歌在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方法上都有着独特的创造,在过去诗歌创作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道路、新的境界,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试从他们的诗歌艺术上作比较,看看他们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些不同。 [关键词] 表现方法 创作方法 在中国漫长的诗歌发展史上,出现了两个最出名的人物,他们就是被后世誉为“诗仙”的李白和被誉为“诗圣”的杜甫。李白和杜甫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因为他们遗留给我们后世的诗歌数量很多,而是由于他们的诗在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方法上都有着独特的创造,在过去许多诗人创作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道路、新的境界,甚至成为后世诗歌创作的一种范本。 虽然李白和杜甫都在诗歌创作领域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而且有很多诗歌的内容和体裁也比较接近,所以后世常常把他们相提并论,称为“李杜”。但如果我们仔细品读他们的诗歌,就会发现他们两个大诗人在诗歌创作的过程中明显存在着很多不同: 不同之一:表现方法不同。虽然“李杜两人都能写出各种体裁的诗歌,特别是两人所写的七言古诗更是唐诗创作中的最高成就。但即使是这样,我们还是能从李白和杜甫的七言古体创作的过程中看出俩人的表现方式各有千秋。 例如李白写的《蜀道难》: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诗,笔气纵横,不受拘束,一气贯注而又翻腾多变,无怪乎后人以此诗誉李白为仙才了。椐《唐诗鉴赏辞典》记载:唐以前的《蜀道难》本是非常单薄简短的。而李白不但在句式上杂用三五七言各体式,且以散句入诗,整首诗长短错落,参差不齐,极为奔放纵恣。而诗歌的用韵也不受拘束,随时转韵,极尽变化之能事。这种变化莫测的笔法,纵横腾挪的章法,在李白七古中俯拾皆是。读他的诸篇乐府,常常能感到篇章的转折多变而又神气顺畅。这是天才的创造,非常人能及也。 而杜甫却以章法多变而又不失法度见长。他的《饮中八仙歌》一诗,其结构之奇特,章法之奇纵,历得学人之好评。清人王嗣奭云:“此系创格,前古无所因,后人不能学。描写八公,各极生平醉趣,而都带仙气。或两句,或三句、四句,如云在晴空,卷舒自如,亦诗中之仙也。”(引自《杜诗详注》)而杜甫的七言歌行则多以精心布局谋篇取胜,他的古诗,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艺术的比较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例谈探究性学习凸显新课标理念 | 下一篇:客户满意度的培养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李白 杜甫 诗歌 艺术 比较 | 2013-02-13 12:58:5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