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教育的现代教育价值 抚养后代,可以说是自古以来人类的天性;而教育后代,则出自人类对教育价值的认知过程。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一些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许多关于胎教和儿童家庭教育的宝贵的幼儿教育思想,其中的某些思想对现在的幼儿教育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我国古代幼儿教育的示例 我国重视幼儿识字、读书的教育传统最迟出现在汉代。东汉思想家王充说他父亲在他六岁时就教他识字、写字,“八岁出于书馆”。就是说他八岁时就在书馆中接受完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训练,从书馆中出来了或毕业出馆了。又如,和熹邓皇后六岁时能通晓较早的字书《史籀篇》,章德窦皇后在六岁时也能识字写字。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在《急就》《三仓》等字书的也有遣幼童入学学习的记载。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古代所讲的岁数都是虚数,六岁指的是出生的第六年,实际上有四五周岁,八岁则只有六七周岁。这就是说,秦汉时期的幼儿有的在四五周岁就开始学习识字、写字,六七周岁就读完了基本的字书。在他们所学习的字书中,流传下来的《急就篇》有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据说末一百二十八字为后人所加。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姓氏、衣著、农艺、饮食、器用、音乐、生理、飞禽、走兽、医药、人事等。也就是说,当时有的儿童在六七周岁时,已经能够认识、书写二千左右汉字、同时受到了各种基本知识的启蒙教育。 唐代也有儿童因较早接受文化教育的例子。例如唐代太宗妃徐氏,“名惠,生五月而能言,四岁诵《论语》、《毛诗》,八岁好属文。”骆宾王七虚岁时写出《咏鹅》;著名诗人李贺七虚岁时作诗“援笔辄就”。 二、我国古代幼儿家庭教育的原则及对当代的影响 我国古代幼儿家庭教育的原则大致分为五大类:早教的原则、环境习染的原则、量资循序原则、鼓舞原则、注意趣味性和游戏性。这五类原则大体涵盖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内容,我们就从这五个原则探寻古代家庭教育对当代早教的影响。 1.早教的原则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就提出我国古代早期教育的一些原则,例如:抓紧时机,及早施教等。他认为婴幼儿时期是认识的奠基时期,必须及早施教,方能健康成长,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婴幼儿 “学期未充”、“精神未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二是幼儿的精神专一,会有很好的教习效果。 “早教、勿失机”,也有深刻的科学道理。这个“机”,大致相当于“关键期”的意思。先天的遗传固然重要的,但是关键还是在于后天的开发。而人潜在能力开发,在时间上有严格的选择的。按照颜之推的说法,某一种能力只能在某一固定时期开发,抓住了这个机会,可以使幼儿的天赋得到最佳发展,并使他终身获益。错过了这个机会,发展就困难的多。所以“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2.环境习染的原则 环境习染基本原理是人在少年时,这一时期少年处在是与非的交叉路口,并 论传统教育的现代教育价值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低年级班风建设 | 下一篇:论编辑学在宁波建设集团报副刊中..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传统 教育 现代 价值 | 2013-02-13 13:03:2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