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丽娘 [摘 要]:本文从杜丽娘因情而死,由情而生的浪漫爱情情节,描述了封建礼教的残酷,反映了中国封建制度下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塑造了杜丽娘这位敢于背叛封建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由与幸福自由的典型,进行了粗略的论述 [关键词]:《牡丹亭》 杜丽娘 封建礼教 杜丽娘是生长在封建制度下名门贵族的一位女孩,自幼就养在闺房之中,被封建的铁枷锁牢牢锁禁,由于她的父亲是一个顽固不化的封建官僚,在他眼里,女儿的本分是在闺房中做刺绣、练琴、看书、读点诗文。由于家人管束得很严格,自己不能作主。但是,她向往自由、浪漫的爱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青春。 一、杜丽娘因封建礼教的禁锢而死 杜丽娘生活在封建制度下的年代,但是,她向往自由、浪漫的爱情,她要求个性解放,可惜的是,她是长在封建统治时代的名门贵族,自幼就养在闺房之中,并且家人管束得也很严格。即使她到了二十八岁,也不能自己作主,被封建的铁枷锁牢牢锁禁,注定是个悲剧人物。 杜丽娘的父亲是一个顽固不化的封建官僚,在他眼里女儿的本分是做女红、织纫、读点诗文,更应该在闺房中做刺绣、练琴、看书。因此,杜丽娘在做女红之余打个瞌睡都会招来一顿责骂,甚至连母亲也有失教之责。衣服上绣着一对花、一对鸟,母亲都觉得这样不好。她在父亲官衙生活了三年,却不知道衙门后面有个后花园,听说女儿去了一趟后花园,她父亲认为严重得不得了,把杜丽娘的丫环狠狠的责备了一通。但杜丽娘内心深处蕴藏着一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青春的潜流,在和春香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是和春天一样的美丽。就发出了“娇莺软语,眼见春光如许”的内心感触的独白。这说出了她对春光的真实感受,但这话在她所处的环境下是同封建道家的“灭人欲,存天理”的理学教条相对立的。短短的一句话就揭示出杜丽娘的思想与封建礼教的矛盾。虽然有着封建礼教的禁锢和压抑,但是,杜丽娘的青春尚处于朦胧状态,在她郁闷的心灵中已经蕴藏着理想的种子。 杜丽娘的母亲深知,要把女儿塑造成贤妻良母,只有女工针织的手上功夫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教女儿诗书,以后嫁人能知书识礼,谈吐相称更好的相夫教子.为了把女儿培养成符合封建道德标准。聪敏颖慧的杜丽娘使父母事与愿违,没有按照老师和父母的思想看世界,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从封建正视中得到了启发,反而萌动了潜伏在内心深处的爱情欲望,心里所想所感都不知如何表达,使她更加感到深闺寂寞和青春虚度。但丫鬟春香告诉她,后花园景色很美丽,是个很好玩的地方,她抵抗不住自我意识的怂动,不顾家人的责骂,义无返顾的到后花园玩耍。园里芬芳吐艳的白花,翩翩双飞的莺燕,使这位长期待在闺房中的少女眼花缭乱,从未见过的鸟语花香的新世界,引逗得她那追求天然,向往幸福的愿望更加具体、强烈.她的心扉终于经不住自然风光的冲击,遏止不住对爱情幸福的渴望终于爆发了。 “惊梦”之后,杜丽娘性格进一步发展了,她要求把梦境变为现实,“寻梦”就是她对现实的反抗,同命运的抗争。这正是杜丽娘形象的具体体现。 杜丽娘是封建社会里青年叛逆者的典型,她那浪漫的爱情观无法融入当时的社会,封建礼教对妇女要求的“三纲五常”在她身上找不到。杜丽娘性格的核心是她的执著的爱和热烈的追求,她爱自然,爱美,爱生活。她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她的这种个性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又必然同她所处的环境发生尖锐的冲突。四堵高墙把她与现实完 论杜丽娘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广告创意 | 下一篇:论改进深圳特区民办学校督导评估..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杜丽娘 | 2013-02-13 13:04:4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