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自然美的根源和本质 [摘 要]本文通过对自然美的根源本质的研究与阐述,从中国美学史和西方美学史不同的角度生对自然美进行探讨。从而对自然美的根源和本质加以阐述。 [关键字]自然美、根源、本质 自然美是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对于自然美的本质和本质,中西美学史上都有很深入的探讨。本文旨在通过对中西美学史史料的大致梳理,来追溯不同时代不同思潮对自然美的规定,以及由此反映出的不同的美学思潮。 一、何谓自然美 “自然美”一词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自然作为名词,即英文中的nature,自然美即beauty of nature,属于美的形态范畴。二是,自然作为形容词,即英文中的natural,自然美即natural beauty,属于美的风格范畴。与第一个“自然”相类似的词有天地、山水,较窄的有田园,较宽的有宇宙;与第二个“自然”相类似的词有天然、本色等。 第一种自然美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无上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具有精神家园的意味;而在西方美学史上却受到贬抑,隶属于神,直到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自然美才得到注目和歌颂。第二种自然美的观念则主要来自中国的道家思想,指崇尚自然、本色的美。 二、中国美学史上对自然美的探讨 自然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极大的空间,包括哲学、美学、文学、艺术各个领域。儒家、道家和禅宗思想中,自然美都具有核心或比较核心的地位。如儒家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道家的“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又如禅味颇浓的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再如人物品评与文学批评中也常拿自然之美作比。前者如《世说新语》中评价嵇康“萧萧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后者如钟嵘《诗品》以“流风回雪”和“落花依草”来评价“清”和“媚”两种不同风格的诗歌。由此可以看出,自然美对中国文化的根本性、全方位、渗透性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考察一下先秦儒家的自然美观念。孔子没有专门谈自然美的问题,而是将自然美与人格美相比附,从自然美中见出人格美。如“智者乐水,仁者乐水,智者动,仁者静”说的是水因其流动不居特点而赢得灵活、机敏的智者的喜爱,而山因其宽厚静伫的特点而赢得稳健、沉着的仁者的喜爱。再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中国古代的人们对松柏的欣赏是因为它们能够经历严寒最后凋谢,与人的坚毅品质相似。这种审美意识一 试论自然美的根源和本质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试述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 | 下一篇:试论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心理描写教学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自然 美的 根源 本质 | 2013-02-13 13:48:30【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