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先的词 张先(990—1078)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圣八年进士,终尚书都官郎中。他的词沿袭宋初婉约派词风,内容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偏于纤巧冶艳。早年以小令和晏殊、欧阳修齐名,后又写慢词和柳永齐名。其词风含蓄蕴藉,情味隽永,尤其是小令很有风致。他是较早大量创作慢词长调的词家。有《安陆词》,又题《张子野词》。张先词的艺术特色是: 第一,善于炼字。这方面他最经典的故事便是他得名“张三影”的传说。第二是长调的运用。沿袭前期的词人大多用小令,而张先的词则较多地采用了长调,在这一点上,他与柳永有相似之处。第三是序的运用。他的词往往有一个小序,交代写作的背景或缘由,这是以前的词中很少出现的。他开创了词新的写作题材及“瘦硬体”词风,硬瘦体是介于柳苏之间的一种词体,主要代表作家有张先、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等,他们多为北宋中前期的士大夫精英,不满意于温柳之香软肥俗,因而尝试借鉴诗体作法,化俗为雅,凝长为短,打破柳词奠基的词体通俗化的种种模式,因而被称之为“硬瘦体”。 一、“云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词中的景 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张先独具匠心。他往往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他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 ‘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世称通之,号‘张三影’。”张先词中写影的共有29句,以此三句最为有名。其他如“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也同样精妙。 如【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首词写的是伤春自伤之情,词人通过直接抒情与客观景物的描写,把这种感情表达得细腻传神。上片写伤春之情。持酒听歌,《水调》悲怨,难怪词人“午醉醒来愁未醒”了。“几时回”问的不仅仅是春天,还是在向自己的青春发问。当词人临镜自照,便痛感年华永逝,于是便产生了往事成空、后期难凭的感叹。下片写景,通过景物来烘托词人伤春亦复自伤的心情。“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但是,读者之所以欣赏这一名句,还在于句中有一“影”字。当暮色笼罩整个池塘之际,天上浮云掩月,突然,微风吹拂,浮云飘散,那即将凋残的春花,把自己的身影投向水面,仿佛在搔首弄姿。对此,词人禁不住想到,连即将凋谢的残花,面对春去的现实,还要弄影自怜,这对“往事后期空记省”的词人来说,不更加引起他对春天的留恋,对生活的热爱么? 又如【相思令】萍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这首词以景语结情,融情入景。词中选取满溪之萍绕堤之柳、低垂之月、霏霏之烟、凄凄之风、寂寒之鸥等景象,营造出一个朦胧的境界,有效地渲染、烘托出送者凄迷的心境。 论张先的词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 下一篇:论张爱玲的苍凉意识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张先的 | 2013-02-16 11:16:4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