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梦想一起飞 [摘 要] 创新并不神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新时期的召唤,创新是一个人可贵的本质特征之一。创新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在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应该放在教育重中之重的位置。由于小学生好趣、好奇、好异,蕴藏着极强的创新潜力,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适时适度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学习,创设情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胆地想,尽情地说,勇敢地问,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数学是一门学科,数学也是一种语言。教师要运用这种科学语言不仅仅要求学生会计算、会解答。重要的是使学生会用它去理解,去交流、创新和超越。教师肩负着“人人学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超越“的神圣职责。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势在必行,迫在眉捷。现将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浅谈如下几点: 一、唤起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活动来实现的,学生的学习不应该是被动的吸收过程,而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之想创造。 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会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好奇是创新的潜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爱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教者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还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创设悬念情境,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和个性的东西。学生在主动参与,在“动”起来、“活”起来的过程中,有了成功的体验,激起了更强的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在进行“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时,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老师记得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 超越梦想一起飞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传奇性的故事,梦魇般的氛围 | 下一篇:财务会计在工作中的实践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超越 梦想 起飞 | 2013-02-16 13:19:58【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