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性格小议 《红楼梦》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以其揭示社会生活的广阔,描写人物的多彩细腻的笔法,和故事的委婉动人,赢得了古今中外的许多读者的赞赏。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盛衰史为背景,以宝玉、黛玉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刻画了四大府中若干人等的各色性格,生动形象,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在所有的人物中,我则对林黛玉情有独钟。 她出身在一个已衰微的封建家庭。祖上曾封列 侯,到她父亲一代便已不能袭爵,父亲是科甲出身,官做到巡盐御史。林家支庶不盛,门庭单薄。黛玉没有兄弟姐妹。母亲的早逝使她从小失去母爱,同时也使她没有像一般大家闺秀那样,从母亲那里受到礼教妇德的熏陶和训练。父亲请了家塾先生教她识字读书,又因她身体怯弱,课读也就不甚严格。封建礼教和世俗功利对她的影响有限得很,她保持着纯真的天性,爱自己之所爱,憎自己之所憎,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后果得失。这种性格最不宜寄人篱下,可是她因父母相继去世,偏偏不得不依傍外祖母家生活。她寄居在声势显赫的荣国府里,环境的势利与恶劣,使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备;使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使她用真率与锋芒去抵御、抗拒侵害势力,以保卫自我的纯洁,免受轻贱和玷辱。总结起来,林黛玉共有以下三个性格特点: 一、忧郁。 林黛玉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爱哭。那前因是绎珠仙子受了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发愿要以一生的眼泪还他,若从凡间的黛玉来看,她的眼泪实在是她短短一生思想与感情的最好注脚。“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自小聪明秀丽,颇具才华,因此很受父母的宠爱,这就形成了她日后“孤芳自赏”的性格,但是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性格中又添了一份自卑的心理,而这种自卑与她的自赏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强烈的内心冲突。于是她就常常处在这种矛盾的煎熬之中。 心境忧郁、敏感多疑,是她性格的主要特点。这种性格的形成和她的处境有很大的关系。她自幼失去双亲,寄居人下。虽然吃穿不愁,但总不像在自己父母跟前那样可以随心所欲。长期的压抑,使她形成了多愁善感的性格。因此她对事物阴暗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悲观的一面十分敏感。看见宝钗在母亲面前撒娇就想到自己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的身世,看见花开花落就想到“他年葬侬知是谁”因此常常一个人对月叹息,临窗流泪。若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更是郁郁寡欢,整日以泪洗面。 宝玉是黛玉唯一的意中人,但是封建的伦理纲常又使她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再加上在她和宝玉之间又插进一个有钱有势、又善于笼络人心的薛宝钗,由于黛玉本性多疑,所以她更是常常使性怄气,自己折磨自己。 她的悲观厌世的心态在她的《葬花辞》中更是处处可见: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满纸的悲观厌世,终于使她无法摆脱内心的痛苦和绝望,到最后传出宝玉要娶宝钗时,她的精神终于彻底瓦解。连躯体也崩溃了。 二、孤僻。 孤独,是林黛玉这一形象的又一深刻内涵。不可否认,在《红楼梦》中,黛 林黛玉性格小议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 下一篇:立足校本研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林黛玉 性格 小议 | 2013-02-17 09:01:07【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