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思想内容 【摘要】本文简单的介绍了陶渊明的生平和他开创的田园诗。重点从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人生的深切关心这方面分析其田园诗的思想内容。他从自己“躬耕自资”的生活实践出发,从田园生活这个独特的角度抒写了他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从他那质朴,平淡的生活场景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流俗、情操高洁的诗人自我形象,并且还透过诗人的喜怒哀乐,窥视到当时社会现实的某些侧面。他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具有一定得时代感和人民性。 【关键词】向往田园、安贫乐道、崇尚自然 翻开灿烂浩瀚的中国古典诗歌的长卷,我们不得不凝视一位伟大的诗人——陶渊明。他就像一位当代乡村歌手,自弹自唱了一千五百多年那首悠扬的田园牧歌,似晨钟暮鼓打动了一代代读者。 陶渊明于公元365年出生于东晋末年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卒于427年。他字元亮,一名潜,谥号靖节先生,潯阳柴桑人,因宅边有五柳,故自号五柳先生。其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官位很高,其父早亡,陶渊明从少年时代起就处于贫困的生活中,“簞瓢屡空”,然而诗人“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猛志溢四海,骞翮思远翥”,胸有大济苍生的壮志,可直到二十九岁,才开始走上了仕途,先后当过祭酒、参军等小职。其间辞归、闲居、出世、又辞归,前后历经十多年的宦海沉浮。这使诗人内心倍感疲倦、惆怅,正如他自己所说:“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以至“四十无闻”,而且还降志辱身和那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使诗人发出了“自古叹行役,我今始知之”和“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的感叹,终于在41岁时,诗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束了自己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定地走上了归园的道路。“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从此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耕种自给。然而经常过着“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的穷苦生活。四十四岁那年,家逢大火,此后家境每况日下,甚至出门乞食。在贫困凄凉的岁月里他度完了余生,享年六十二岁。 东晋建立后一百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陶渊明的出现,为诗坛增添了许多生机。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创立田园诗这种新题材。在陶渊明之前,山水题材已进入到诗歌当中,有对山水的描写,但都是从观赏自然的角度出发,而不能真正的生活于其中,与自己的观赏对象融为一体,而陶渊明的田园诗却迥异于此。他所写的 论陶渊明田园诗歌的思想内容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论现代语文教学中的识字教学 | 下一篇: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学校中的..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陶渊明 田园 诗歌 思想 内容 | 2013-02-18 08:41:49【返回顶部】 |